吴立新
|
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要提高海洋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能力,必须提升海洋科学发展水平和观测探测能力,加强海洋先进技术创新和海洋人才储备。
——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
|
|
徐匡迪
|
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
创新也是多方面的,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而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没有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就只能待在实验室里。
——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喷射冶金、钢的二次精炼及“熔融还原”的研究。)
|
|
李家洋
|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只有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才能为农业插上有力的翅膀、牢靠的翅膀。
——李家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
|
李振声
|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
继中国科学院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之后,我们瞄准了环渤海低平原区5000万亩的新空间,预计经过改造有50亿公斤粮食的增产潜力。
——李振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
|
尤
政
|
推动中国制造实现“三个转变”
我国的制造业基础薄弱,在一些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上受制于人。不解决这个核心问题,中国制造就不可能实现创新转变和质量转变。
——尤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微电机系统(MEMS)、智能微系统及其空间应用的研究。)
|
|
曹春晓
|
让国产大型客机早日翱翔蓝天
大型飞机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一个标志性工程,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曹春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钛合金研究与应用工作。)
|
|
曹雪涛
|
让医疗设备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面向未来,医疗器械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立足发展全局,面向国际竞争,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产业创新链条。
——曹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免疫与炎症、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
|
陈清泉
|
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强劲增长点
中国是全球汽车消费大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把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到了如此高的层面,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电机、电力驱动、电动汽车和智慧能源系统的研究。)
|
|
陈
勇
|
以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能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每一次寻求新能源的行为都会引发能源革命,而每一次新能源革命又必然伴随着能源科学技术的进步。
——陈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城乡矿山”能源化与资源化清洁利用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
|
|
邓中翰
|
企业发展之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
要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只有让研发经费花到点子上,让企业的技术成果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驱动创新发展。
——邓中翰(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系统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
刘兴土
|
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就是要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经营制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之路,这是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兴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全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的研究。)
|
|
陈左宁
|
信息化要多动脑筋、多用实招
就中国而言,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陈左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工作。)
|
|
卢秉恒
|
装备制造要抢占制高点、掌控话语权
在科技计划协同方面,国家科技计划应以标准、基础研究为先,重视产业化共性技术,以创新思想、发明专利为评审依据。
——卢秉恒(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增材制造(3D打印)、数控装备与智能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
|
邵安林
|
国企发展要抓好创新、质量、管理
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用更加宽容的心态、更加客观的标准评判创新,让创新者、改革者、实干者真正放下包袱,全力在创新的前沿冲锋陷阵。
——邵安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集团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矿冶系统工程和行业战略研究。)
|
|
张
钹
|
智能产业成为科技创新重要标志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关联技术和新兴科技、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张钹(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研究。)
|
|
邬贺铨
|
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
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互联网可以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主要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
|
|
姚建铨
|
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蕴含巨大商机
互联网的力量将借此全面重塑这个世界和社会,使人类文明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迈向新的“智业革命”时代。
——姚建铨(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激光及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
|
刘韵洁
|
经济新常态需要互联网注入新动力
未来,我们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主要依赖国外创新技术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必须要走自己的路,自主研发网络安全技术。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主要从事电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
|
|
胡启恒
|
让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必须大力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胡启恒(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模式识别研究。)
|
|
吴建平
|
互联网核心技术的三个内涵
“基础技术、通用技术”往往是核心技术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上实现突破,才能从体系上变被动为主动。
——吴建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工作。)
|
|
潘建伟
|
“揭榜挂帅”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量子信息前沿研究领域在若干方向上实现了领跑,但暂时的领先地位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冲击。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还很重大。
——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
|
赵其国
|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
科学研究的目标不是发论文,而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农业领域的科研人员更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赵其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