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中
 民
 | 
									  
									全方位推进“五大创新”就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让制度和政策更加符合科技与产业发展实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界、产业界相互联动、相互补充,打通科技链与产业链,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应用催化研究。) |  | 
					
						
							| 
									杨芙清 |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个关键在于加强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杨芙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系统软件、软件工程、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和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  | 
		
			| 
					
						
							| 
									杨 
									卫 | 
									  
									事实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无创新,则无出路”的转折点。所以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杨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宏微观断裂力学、细观与纳米力学、力电耦合失效等领域的研究。) |  | 
					
						
							| 
									张 
									杰 | 
									  
									进入21世纪,科技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 |  | 
		
			| 
					
						
							| 
									徐芑南 | 
									  
									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徐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多型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  | 
					
						
							| 
									钟志华 | 
									  
									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必须具有长远目光、全局观念和宽广视野,要以“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经济、国防、民生、生态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和资源配置能力。 
									——钟志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主要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 
					
						
							| 
									赵文津 | 
									  
									个体因为梦想而不断代谢成长,企业因为创新而不断开拓超越,国家因为创新而不断富强文明,民族因为创新而走向繁荣振兴。梦想激励着创新,创新则一步一步清晰着梦想、实现了超越。 
									——赵文津(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和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 |  |  | 
		
			| 
					
						
							| 
									段树民 | 
									  
									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自主创新,其源头则是基础研究。那些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科技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而基础科学研究的意义虽然一再被强调,但实际上往往被忽略。 
									——段树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 |  | 
					
						
							| 
									曲久辉 |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求我们在战略战术上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谋划,加紧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并把这些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竞争力。 
									——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水质转化机制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 |  | 
		
			| 
					
						
							| 
									褚君浩 | 
									  
									同时,科技赛场上也必须有一招鲜、几招鲜的本领。一招鲜、几招鲜的关键是要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应用于产业发展。因此特别要重视基础研究。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  | 
					
						
							| 
									徐宗本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空间几何理论、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  | 
		
			| 
					
						
							| 
									于 
									渌 |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于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温超导、强关联电子系统、低维量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  | 
					
						
							| 
									周 
									远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同科技创新与其他创新之间的关系与比重,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创新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周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低温工程技术的研究。) |  | 
		
			| 
					
						
							| 
									侯保荣 | 
									  
									改革开放后,某些品种或者说某些区域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产品了。因此,提质增效才是我们现在的目的,而不是产量,所以要转方式调结构,减量增效,提质量,保安全。 
									——侯保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的研究。) |  | 
					
						
							| 
									包信和 | 
									  
									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需要做出调整,还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改变要素投资驱动发展的传统模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必然成为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包信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及新型催化过程和新催化剂的研制开发工作。) |  | 
		
			| 
					
						
							| 
									赵宪庚 |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 
									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赵宪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凝聚态和核物理研究。) |  | 
					
						
							| 
									欧阳钟灿 |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欧阳钟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的研究。) |  | 
		
			| 
					
						
							| 
									李京文 | 
									以创新突破世界经济增长瓶颈 
									以创新激发复苏动力,做到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进,保持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李京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科技进步、生产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估、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 |  | 
					
						
							| 
									郭华东 | 
									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我国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项行动,还要建设“数字丝绸之路”。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