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
|
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工程研究。)
|
|
高
福
|
爱国情怀是对科技人员的第一位要求
科研贵在“顶天立地”,科技人员要做与国家需求匹配、与世界接轨的“顶天”的研究工作,也要解决国民经济主战场需要的“立地”问题。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种传播及宿主免疫机制、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公共卫生策略的研究。)
|
|
陈润生
|
最大限度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中央出台了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大幅度提高科技人员创新收益的新政策,现在要不断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平台,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理论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非编码RNA的研究。)
|
|
陈懋章
|
对外开放首先是人的“开放”
对外开放首先是人的“开放”,是人的思想、眼界的开放。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但中国的原创性成果少,引领性、颠覆性的成果少,世界级的大师少,原因在哪里?
——陈懋章(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叶轮机气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和航空发动机的研究。)
|
|
饶子和
|
欢迎海外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让新一代海外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应当在科技体制改革、海外人才生活保障、科研成果奖励评价机制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改变,让来华人才“如沐春风”。
——饶子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与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
|
|
郑晓静
|
必须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要革除旧有的育人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
——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主要从事风沙环境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板壳非线性力学以及风沙电对电磁波影响等研究。)
|
|
谢和平
|
遵循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
一流的人才不仅要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还应主动关注全球、关注未来、关心人类,努力为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
|
|
王华明
|
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深刻改变了世界,世界各国对于人才尤其是尖端人才的需求表现得更为强烈和直接。及时补齐高端人才缺乏的短板,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
——王华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激光增材制造领域的研究。)
|
|
张景中
|
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
要注重加强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招人聚才、招才引智的必然要求。
——张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主要从事机器证明、教育数学、距离几何及动力系统等领域的研究。)
|
|
丁奎岭
|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我国在科技人才战略方面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制度优势,相继出台各类人才计划,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基于有机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
|
|
黄
维
|
引领创新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原始创新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创新,是我们实现换道超越的唯一可乘之机,也是知识分子引领创新的第一要务。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
|
|
郑健龙
|
广开贤路的“五把尺子”
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知识分子面对世界前沿科技和理论,肩负着“迎头赶上”和“弯道超车”的双重任务。
——郑健龙(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道路工程与工程力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
|
|
山
仑
|
知识分子要急国家之所急
对知识分子来说,既要业务上精益求精,又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既应是业务上的专家,又应该做引领时代发展的楷模。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抗旱生理及旱地农业与节水农业的研究。)
|
|
陈佳洱
|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一方面要广开进贤之路,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另一方面要宽容失败,建立有效的容错机制,让人才在更加宽容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陈佳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