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 |
|
成人大脑存在两种相反并互补的眼优势可塑性机制 |
|
|
本报讯(记者孟凌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朋团队与合作者首次揭示了短时程单眼剥夺后,成人视觉系统在皮层下与皮层脑区的两种相反并互补的眼优势可塑性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通讯生物学》。
人类大脑在成年后是否仍然具有可塑性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仅几小时的单眼剥夺就能显著增强成人被剥夺眼的视觉功能,但这种眼优势可塑性的神经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研究团队利用7T高分辨率功能磁共振成像考察了成人大脑在经历3小时单眼对比度剥夺后的眼优势可塑性变化。结果显示,被剥夺眼的对比敏感度和眼优势显著提升,同时伴随视觉丘脑外膝体小细胞层和丘脑枕腹外侧子区的信号增强。同时,非剥夺眼的三维形状感知能力显著提升,并且立体视觉相关的视皮层信号增强。有趣的是,丘脑枕与视皮层的眼优势可塑性呈负相关,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
这些发现表明,成人大脑存在两种相反并互补的眼优势可塑性机制。皮层下丘脑核团通过稳态调节机制提升被剥夺眼的敏感性,而高阶视觉皮层则依赖类似Hebbian 学习机制,即“共同激活的神经元会加强彼此连接”的原则,增强非剥夺眼的输入在高级视知觉加工中的权重。二者协同作用,使大脑能够对双眼输入的不平衡作出快速而灵活的响应。该研究为弱视等视觉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5-08914-y
《中国科学报》 (2025-11-1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