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李如生: |
|
让“百姓园林”更有温度 |
|
|
在11月18日在京召开的第15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李如生强调,站在国家“十五五”规划关键历史节点,共同探讨风景园林如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回应人民期盼、推动转型发展,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百姓园林”理念响应了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个目标,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回应人民期盼、推动风景园林行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他提出,要让“百姓园林”更有温度、温暖人心、陪伴幸福生活。
据悉,“百姓园林”是近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直倡导的风景园林行业转型发展理念。李如生提出,要深化“百姓园林”实践,营造和改善宜居环境。他说,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是为了人民,风景园林的最终目标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了解百姓需求,感受百姓心中的乡土情结和乡愁记忆,让“百姓园林”融入百姓生活,让每一处公园绿地都紧贴民生“脉搏”。
为了让“百姓园林”更有温度,李如生表示,要打造城园相融的创意空间,激发创新活力。在他看来,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居民身心休憩的空间,更是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产生创意的理想场所。他说,要立足当地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推动园林与城市的无界融合,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园林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创新场景,助力创新城市建设。
李如生提出,要强化园林文化保护和传承,提升城市品味。中国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保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片。要深入挖掘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梳理园林文化中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中国园林传统智慧,讲好中国园林故事。
李如生说,要提升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倡导绿色生活。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中具有复合功能的生态系统,是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要深入挖掘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挥其生态供给、支持、调节、文化服务等功能,夯实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本底。
李如生表示,要探讨基于自然的园林解决方案,提高城市韧性。韧性城市建设,需要挖掘扎根本土的生态智慧,不断创新科学方法、技术体系和协同机制,持续培育城市“自我修复、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基于自然的园林解决方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
“要深化园林与数智技术融合,丰富智慧场景。”李如生表示,数字园林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风景园林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要积极打造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公园绿地和自然保护地管理、旅游和新型消费业态的园林数字化场景。
李如生说,“风景园林行业要积极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助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加油。”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