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双虎
“答对了,祝贺9号赵霖守擂成功!”随着主持人公布正确答案,赛场上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近日,网信运维技能赛道个人赛尘埃落定,为期3天的中国科学院第四届职工技能大赛网信智能应用服务领域赛事完美收官。
“今年的赛事设计既前瞻又实用。”网信运维技能赛道个人赛第一名、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科技支撑部网络安全工程师赵霖告诉《中国科学报》,“大赛题目紧密结合人工智能(AI)、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在实操环节要实现智能体与科技云大模型对接,既考验了选手的综合能力,又让大家在比赛中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
赛场练兵,精准回应智能时代网信人才要求
“今年网信运维赛事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智能运维方面的内容。”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党群办公室主任孙健英介绍。
2021年,中国科学院举办职工技能大赛伊始就设立了网信运维技能赛道。依据信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技术迭代快的特点,组委会每年都会调整比赛内容。2023年,赛事增加了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内容。今年,除在传统的网信运维技能赛道增加智能运维方面的考核外,组委会还专门设立了MCP云服务和智能知识库赛道。
MCP是一种标准化接口协议。该协议通过统一交互标准,解决了传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碎片化集成的痛点,堪称“大模型的USB接口”,显著降低了开发者适配不同模型的门槛。
“AI技术目前已渗透各行各业,中国科学院很多单位涉及相关内容,所以我们把AI应用赛题融入本次技能大赛。”孙健英说,“今年大赛的实操题基本上都围绕大模型搭建、部署与科研平台相结合展开。”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4届大赛的变迁,那便是‘进化’。”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马云龙4次受邀参与网信运维技能赛道的试题设计和点评。他认为本届赛事呈现三大“进化”方向。一是技术维度进化。从“工具应用”到“智能驱动”,本届赛事首次将传统运维与云原生、智能知识库、大模型API调用等深度结合。二是能力考核进化。从“单一技能”到“人机协同”,团队赛引入编程知识与大模型辅助编码考核,极具前瞻性。三是价值导向进化。从“以赛促学”到“学创融合”,比赛场景全面覆盖安全防护、云与攻防等核心领域,瞄准科研一线痛点。
“这标志着竞赛的焦点已从对工具的熟练使用,进化到对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驱动,为中国科学院全院运维模式的智能化转型描绘了清晰路径。”马云龙说,“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一个激发创新、验证创意的‘练兵场’,确保了技术成长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搭建平台,让“托举创新者”走到前台
“网信运维工作,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坚守。”孙健英说,“他们最好的状态是‘不被看见’,因为一旦被注意到,往往意味着某个地方出了状况。事实上,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托举者’,构成了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背后不可或缺的支撑。我们应该搭建平台,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前台,展现专业风采和独特价值。”
对此,本届网信运维技能赛道团体冠军队成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程师何熠辉深有同感。他补充说:“这个群体虽然习惯了在幕后默默工作,但有机会站在这样一个自我展示、自我认同、自我价值体现的舞台上,还是让人倍感振奋。”
在智能知识库赛道,参赛团队突破传统知识库单一架构,创新构建了“学科认知内核+AI能力外延”模式,实现专业领域知识与智能技术深度耦合。其中,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团队的智能甲基化-性状关联研究知识库,打造了表观知识智能问答应用新方式,实现了精准推送、知识总结与数据共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团队的中国植物DNA条形码数据库融合大数据和大模型,实现了植物物种鉴定与科研档案管理智能化升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技史攻关突击队构建了国内首个“中国科技创新思想演变研究”专业知识库,填补了该领域系统化数字资源建设空白。
在MCP云服务赛道,大赛吸引了20个研究所、18支队伍积极参与。参赛内容涉及生态、生物、空天、地学、材料、海洋等多个关键科研领域,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创新趋势。
“经过4年赛事积淀,大赛已从单纯的技能竞赛演变为汇聚人才、激发创新、构建生态的多维价值平台。”孙健英说。
大赛夯实了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基石,通过“理论+实操+创新”的立体化考核,系统地培养和选拔出一批既懂传统运维又精通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科学院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大赛产生的优秀解决方案,更对中国科学院日常网信工作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
推动交流,认识朋友展示自我
今年网信运维技能赛道团队冠军——沈阳分院代表队曾4次参赛并获得两次三等奖、一次二等奖。对本次取得的成绩,何熠辉认为,应归功于团队成员对新技术的持续学习和积极求变,进而有效适应了比赛命题视角的变化。
“今年的赛题考核范围广、类型全,出现很多和AI、云计算相关的题目,命题视角逐渐从传统的运维知识能力考核向智能化转变。我们深受启发,也感受到命题专家的良苦用心。”何熠辉说,“今年我们在实操环节得分较多,因为有些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过,大赛的命题视点与我们工作实际结合非常紧密。”
“智能时代对网信运维提出的要求,正从‘稳定可靠’地提供保障向‘智能敏捷’地创造价值跃升。”孙健英说,“本届大赛圆满结束了,但这是个新起点。网信人会在网信运维领域持续深耕,推动AI与运维深度融合,为中国科学的数字化未来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25-11-1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