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9
选择字号: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发布北京连续4年位列前三

 

本报讯(记者田瑞颖)近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GIHI2025)向全球发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和上海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稳居前十,北京连续4年位列前三。

GIHI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智讯合作编制。GIHI2025采用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3个维度共计30个指标,对11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参评城市和12个微型科技创新中心参评城市进行评估。

就综合科技创新实力而言,旧金山-圣何塞凭借人工智能策源优势,在GIHI2025中再次登顶,实现六连冠。纽约得分87.10,蝉联亚军。北京得分85.19,连续4年位列前三,处于第一梯队。粤港澳大湾区跃升两名至第四位,处于第二梯队领先位置,在前十强城市(都市圈)中进步最为显著。上海则处于第三梯队,排名第十位。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科学中心维度首次登顶;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高地维度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旧金山-圣何塞。中国共有21个城市(都市圈)入围全球百强,总量仅次于美国(24个),其中14个城市排名上升。

科学中心方面,中国城市(都市圈)排名整体跃升,主要得益于科研队伍稳步扩张,科技论文在社会、产业界中影响力持续提升。南京首次跻身前十,与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共同构成中国在科学中心建设上的核心力量,使得中国在前十强的席位达到4个,与美国持平。

创新高地方面,中国城市(都市圈)在技术专利与新经济发展方面快速追赶。其中,上海排名第九位,连续3年攀升。杭州排名第十五位,首次跻身全球前20强,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存量位列全球第八位,在中国城市(都市圈)中仅次于北京和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加速崛起的新兴科创城市的典型代表。

创新生态方面,开放与合作评分前五的城市(都市圈)除伦敦外均为亚洲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分列第四位和第五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论文合著网络和专利合作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创新策源优势,引领中国创新网络深度嵌入全球科技创新版图。

《中国科学报》 (2025-11-1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