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3
选择字号:
“小柯”秀

 

《癌细胞》

研究揭示染色体外环状DNA驱动肿瘤发生机制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Chia-Lin Wei团队揭示了染色体外环状DNA(ecDNA)驱动肿瘤发生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癌细胞》。

ecDNA是癌症基因组中常见的致癌变异,通常与侵袭性肿瘤和不良患者预后相关。虽然既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染色质的移动增强子模型用于解释ecDNA驱动的肿瘤发生机制,但其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影响尚不清楚。

为此,研究团队在3种癌症模型中利用多组学分析、表观遗传编辑和成像方法,揭示了ecDNA枢纽是核凝聚物的组成部分,并表现出癌症类型特异性的染色质连通性。表观遗传沉默的ecDNA特异性调控模块或化学破坏核凝聚物会破坏ecDNA枢纽,置换MED1共激活因子结合,抑制致癌转录,并促进细胞死亡。

这些发现证实了ecDNA的反式激活功能,并强调了驱动肿瘤发生的结构机制。该研究扩展了人们对癌基因调控的看法,并为癌症的替代治疗策略开辟了潜在途径。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5.08.008

《自然-化学》

新方法实现活细胞能量转移光邻近标记

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的Christian P. R. Hackenberger团队基于有机辅助因子实现了活细胞能量转移光邻近标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化学》。

光催化邻近标记已成为解析多种生物分子及细胞相互作用的强大工具。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有机黄素辅助因子衍生物脱氮黄素的发现、表征和应用。该衍生物通过三重态能量转移激活双吖丙啶生成卡宾,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人员展示了脱氮黄素-双吖丙啶能量转移标记(DarT标记)用于细胞表面组图谱绘制,实现了细胞内相互作用组图谱绘制,例如细胞穿膜肽。他们成功定位了线性和环状聚精氨酸细胞穿透肽,鉴定出潜在的膜相互作用蛋白。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绘制稳定环状衍生物的细胞内运输路径,揭示了其最终胞吐过程,证明了DarT标记在延长时段内的适用性。研究人员预测,DarT标记技术可凭借高时空精度控制,分析不同生物系统中的细胞内动态过程。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931-8

《自然-遗传学》

研究确定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新基因座和潜在效应基因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Natalia Llonga团队确定了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新的基因座和潜在的效应基因。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研究团队对来自70953名独立个体,涵盖多评估者、多年龄段及多评估工具的290134例ADHD症状指标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随后,他们将结果与ADHD诊断研究(ADHDOVERALL)进行荟萃分析。症状指标分析未发现全基因组显著变异,而结合诊断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则鉴定出39个独立基因座,其中17个为新发现。团队使用最近开发的基因定位方法,即精细定位基因座效应基因评估模型,确定了22个潜在的ADHD效应基因,涉及多个新的生物学过程和途径。

研究发现,ADHD与多项认知特征存在中度负遗传相关性。在3个队列中,基于ADHDOVERALL的多基因评分优于仅基于ADHD症状和诊断的多基因评分。该研究结果支持“临床ADHD处于由ADHD症状索引的连续易感性极端末端”假说,并证明了纳入ADHD症状计数有助于识别与ADHD有关的新基因。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5-02295-y

《光:科学与应用》

片上单晶等离激元光电子研究获突破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崔隆基(音)团队开发了用于高效热载流子收集和光电压检测的片上单晶等离激元光电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

纳米厚度的大面积化学合成单晶金属由于具有优越的等离子体特性,成为片上纳米光子应用的重要候选材料。尽管近期研究多聚焦其光学特性,但其兼具优异电学与光学特性的性能组合仍待深入探索,这对实现高性能光电子功能具有巨大潜力。

研究组提出一种基于合成金片制备纳米线的单晶等离激元光电子平台,展示了其在高效热载流子收集、电致发光和光电压检测方面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晶器件相比,单晶金纳米隙器件表现出更高的开路光电压,成为迄今报道中在片上器件密度与单位面积响应度方面性能最优的光电压传感方案之一。分析表明,这种增强主要源于单晶器件中电子-声子散射的抑制和热载流子隧穿效率的提高。这些结果凸显了大尺寸单晶纳米结构在纳米尺度热载流子输运基础研究和可扩展电驱动纳米光子应用方面的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2030-6

《中国科学报》 (2025-09-2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