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宇宙中的行星有多“贪吃”?一项近日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的研究发现,一颗流浪行星每秒可以吞噬60亿吨的气体和尘埃。这一发现模糊了行星与恒星的界限,表明两者会以相似的方式形成。
流浪行星是一种不围绕任何母星、自由飘浮的气体星球。它们很常见,甚至可能超过人们在银河系中发现的恒星数量。但天文学家并未搞清流浪行星是像行星一样在围绕恒星运行的轨道上形成,然后被放逐到星系中的,还是可以像恒星一样自行生成?
在这项研究中,意大利巴勒莫天文台的Víctor Almendros-Abad和同事发现了一颗名为Cha 1107-7626的流浪行星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008年,这颗行星因周围形成了一个看起来很原始的行星盘而首次引起天文学家的注意。今年4月,Almendros-Abad团队开始使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观测这颗行星。
6月,Cha 1107-7626突然开始以接近之前10倍的速度吞噬物质,并持续了两个月。这达到了以往只在恒星中见过的增长速度,例如太阳,但其质量是这颗行星的100多倍。
“这告诉我们,恒星的形成过程很可能与这些流浪行星的形成过程相同。”Almendros-Abad说,“这意味着,当我们考虑恒星形成时,也需要考虑它们。”
如何解释这种增长速度?Almendros-Abad团队认为,一定有一种类似于恒星的机制在起作用,即强磁场通过狭窄的通道,将物质从远处的气体和尘埃中输送过来。但目前尚不清楚这颗行星如何或为什么突然开始吞噬如此多的物质。
Almendros-Abad表示,这种形成过程表明,恒星和行星比人们之前想象的更相似。“每次看到这些流浪行星时,它都会提醒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在哪里。一定存在一些化学印记,但我们还没有找到如何区别这两种形成方式的‘罗塞塔石碑’。”(赵婉婷)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847/2041-8213/ae09a8
《中国科学报》 (2025-10-13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