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 7:53:45
选择字号:
这所高校为什么要成立技术经理人学院?

首期技术经理人学院中长期培训班前往科技企业参观。受访者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李媛

“我们技术经理人负责的甘肃金川集团项目最近进展得很不错,半年时间就已经全面开花,年底项目总额能达到5000万元。这也是技术经理人独立带着学校的教授专家走进企业,真真正正架起创新链与产业链桥梁的范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高兴地向《中国科学报》分享了这一喜讯。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今年1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揭牌成立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学院。学院由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协与西安交通大学五方共建,期望培养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工科+管理的培养模式

王文是2018年调入西安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团队在实践中经历了太多因为没有技术经理人的嫁接而无法转化的案例,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的重要性。”王文回顾了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历程,起步时只有10个人,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凤毛麟角。随着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现在团队已壮大到80人,形成了一支专业的技术经理人队伍。

对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王文坦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联合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构建一套独具特色、基于“四链”融合的高校技术转移体系。“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科综合实力,加上市场的需求,促使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成长壮大。”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团队依托技术经理人队伍,在陕西就地转化成立了222家科技型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9亿元。

为什么要成立技术经理人学院?王文告诉《中国科学报》,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对此积极响应。2022年,技术经理人首次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给这一职业带来发展机遇。此外,陕西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市级技术经理人协会,给学院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主任魏泽龙看来,从社会分工看,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可以弥合中国高校与企业融合过程中的“鸿沟”。作为技术经理人学院的金牌导师,魏泽龙认为技术经理人一般要具备理解市场需求的能力、了解产品结构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是从工科学院分离出来的,本身具备工科基因。成立40年来,我们一直按照工科+管理的模式来培养人才,目前有很多学生从事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在行业内都做得比较好。”魏泽龙举例说,该校机械学院一名学生在管理学院读完研究生后去创业,在无人污水处理船领域做得非常好。“这就是深度了解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典型。”

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2024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提出,要发挥经济管理学院优势,率先建立技术经理人学院,整合金融资本和投资人等创新资源,联动校友网络,构建多层次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王文介绍,技术经理人学院成立之初,学校相关负责人就提出,培训班一定要注重实效,要为陕西省内重点产业链及相关机构输送真正的、高水平的复合型技术经理人。在王文看来,这种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科技、经济、法律等领域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技术甄别、需求挖掘、商务谈判、资源整合等实践能力。

记者了解到,今年技术经理人中长期培训班计划开设3期,每期培训周期3个月,首期已于今年5月开班。中长期业务培训班首创“三阶九维”协同立体培养构架,并配备技术、产业、资本“三位一体”导师矩阵,强化课外实践。

上述导师集纳了全国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50%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25人的课外导师团则由本地专业导师担任,包括民营机构、投资伙伴、企业代表里的技术专家、产业专家、资本专家等。

“从目前接触到的学员来看,大多数人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的学习经历,这在全国也较为普遍。”课外导师、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王凯指出,针对这个痛点问题,培训班设置的课程更加系统化,需要学员集中一段时间透彻地理解一个知识点,同时在理论-实践的交替下强化学员记忆。

除了系统性的理论课程,中长期培训还注重应用实践。王凯说,前不久他们组织学员前往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旁听庭审,亲眼见证控辩双方你来我往,通过法官的视角更好地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此前,大多数的技术经理人都没有参加过庭审。“我们想通过各种形式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加深学员的理解和记忆。”王凯介绍。

此外,培训班课堂还引入陕西区域特色的案例分享。“我们请咸阳市创客中心、渭南市孵化器等地方的机构负责人授课,让学员扎实了解陕西本地区域化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陕西的科技转化政策如何落地。”王凯说。

学员的深刻印象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中级工程师郭昳岚报名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首期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去年年底,我们中心有了新的职责,要从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我的工作职责也需要促进校企合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跟技术经理人的职责某种程度上有重叠的部分。”郭昳岚说,新的职责需要提升在政策、管理、法律、金融方面的综合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高校和企业。

培训班上,郭昳岚最期待的是在实践课堂上了解高校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转化的全流程。“熟悉它的重点环节、影响因素,找到核心堵点问题。”通过3个月的培训,郭昳岚如愿进入这一环节,在实验室与教授面对面交流,不仅了解了全流程,还掌握了核心技能——项目可行性和创新性的研判和评估。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习期间,学员们分成小组进行实战演练,一天的时间里,导师给大家分配5个真实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我申请的是教授的身份,我发现之前并没有从高校科研人员的角度去沟通。未来在服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价值导向和动机需要作出改变。”郭昳岚回忆道。

作为高校的科研人员,西安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张涛参加了第一期的技术经理人培训。“我希望通过学习准确了解技术转移转化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技术转化的实验室研究和样机阶段,高校教师应该围绕哪些方向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张涛看来,明确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及价值评估,如何与企业、资金方和政府方高效沟通,同样重要。

培训过程中,张涛对技术经理人职业解析、中外科技发展对比、政府平台与激励政策、知识产权评估保护、各类资金投资过程与沙盘演练等环节印象深刻。

在高校的科研教学中,张涛团队致力于纳米尺度声传播理论及声学芯片技术等研发,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更好地了解产业化过程,提升团队技术转移转化工作效率。同时,我也希望依托自身科技经验,促成技术拥有方和资金投资方的互信及高效沟通。”张涛坦言。

确保“含金量”

目前,第一批学员的课程已接近尾声,王文和学院的负责人商议考核的事项。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考核极为严格。“我们最终希望整体的合格率能达到60%至70%,让这些真正合格的技术经理人在岗位上发挥实效。”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冀峰表示,技术经理人是科研价值的实现者、产业需求的链接者。陕西省科技厅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四个维度构建覆盖人才引育、职业发展、激励保障的全程服务体系,让创新价值与个人收益深度绑定,建立技术经理人荣誉体系,形成技术经理人名利双收的激励导向。

记者采访时发现,西安交通大学技术经理人学院第二期培训报名工作已经开始。相比于第一期,第二期学员的范围更大,面向陕西省科技厅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依托单位,以及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从事技术转移转化的专职人员。

另外,导师也将进一步优化。“每位学员都将对第一期的导师进行打分,后续的课程将根据分数来进行调整和优化。”王凯说。

《中国科学报》 (2025-09-01 第4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首次发现富含硅、硫的超新星 科学家发现将阳光转化为燃料的新方法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