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医学》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张力/方文峰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OptiTROP-Lung01研究。该研究首次公布了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塔戈利单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为提升患者生存获益带来新希望。
“OptiTROP-Lung01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多队列、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聚焦于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塔戈利单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与疗效。”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方文峰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该研究立足中国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需求,以中国原创方案为全球肺癌治疗提供全新思路,为全球肺癌治疗的精准、高效发展指明新方向。
据介绍,入组患者以非随机方式接受不同剂量方案治疗:队列1A的40例患者,每三周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5mg/kg)和塔戈利单抗(1200mg);队列1B的63例患者,每两周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5mg/kg)和塔戈利单抗(900mg),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研究的主要终点设定为安全性和客观缓解率。
截至2024年5月27日,队列1A和队列1B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3个月和13.0个月。数据显示,队列1A的40例患者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达40.0%,疾病控制率为85.0%,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6.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4个月。队列1B的63例患者表现更为突出,确认的客观缓解率高达66.7%,疾病控制率为92.1%,中位持续缓解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未达到,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4.2%,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8.4%。
研究还开展了亚组分析,依据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水平(TPS<1%、1%-49%、≥50%)、TROP2(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表达水平(低表达:H- 评分≤200;高表达:H- 评分>200)以及组织学分型(鳞癌/非鳞癌)进行划分。结果显示,不同PD-L1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无显著相关性;TROP2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均呈现临床缓解,且TROP2表达水平与客观缓解率无显著关联;无论非鳞癌或鳞癌患者,均能从联合治疗中获益,队列1B疗效更优,两类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4.7%和69.0%。
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单药已知风险谱相符,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以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为主,未发生因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两组队列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比例低,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且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发生。
与当前标准治疗相比,无论PD-L1表达水平高低或组织学类型如何,芦康沙妥珠单抗联合塔戈利单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均初步展现出更优异的疗效。这一联合方案有望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潜在新标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每两周一次方案的队列1B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66.7%,持续缓解时间更长,生存获益更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未来,III期临床研究将进一步验证TROP2抗体偶联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每两周一次方案的疗效和获益,为其广泛应用提供更坚实的证据支持。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力表示,OptiTROP-Lung01研究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首次证实TROP2抗体偶联药物与免疫治疗具有巨大协同潜力,更为驱动基因阴性全人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范式。基于该研究令人鼓舞的数据,目前多项III期研究正在开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3883-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