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子颅内肿瘤大如拳头 医生“刀尖跳舞”成功“拆弹” |
|
来自广西柳州的吴女士两年前发现颅底肿瘤,于当地进行手术,因肿瘤体积巨大、血供丰富,术中仅部分切除肿瘤。患者术后昏迷近一个月,左眼失明。半年前,患者出现右眼视力持续下降,检查提示肿瘤复发进展,不但体积较前显著增大,且包绕颅内重要大动脉,病情较此前更复杂,遂辗转到湘雅医院就医。
该院颅底神经外科主任刘庆介绍,患者颅底中央区存在一个8.5×8.5×6.5厘米的巨大脑膜瘤,同时侵袭前、中、后颅窝,三百六十度包绕颅内最重要的颈内动脉及诸多颅神经,严重压迫脑干及周围脑组织,“手术刻不容缓,随着肿瘤进展,极可能出现颅高压、脑疝,进而危及生命”。
考虑到实际病情,常规开颅手术难以达到一次性安全且最大化的肿瘤切除。为此,刘庆团队联合放射介入科、心内科、输血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创新性地为患者个体化制定“三合一”联合手术方案,先进行颅内外动脉搭桥,建立新的“生命通道”,提供坚实血流保障,再行安全且最大化的肿瘤切除,最后利用自体组织重建颅底。这一手术方案虽然难度大、风险高、耗时久,对医生手术技术要求极高,手术过程环环相扣,但有机会给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存质量,同时减少分期手术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医疗团队分析讨论病情。受访者 供图
?
7月11日,手术进行。首先,脑血管外科团队耗时6小时,完成颅外颈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同时刘庆教授团队行开颅手术,为后续肿瘤切除做准备。随后医疗团队凭借毫米级的精细解剖和分离技术,在神经与血管的“刀尖上起舞”,历经9小时,在充分保留重要神经血管及脑干结构的前提下,实现肿瘤的最大化切除,并采用自体组织完成颅底重建。
“整个切除过程就像在拆除一个精密仪器上的炸弹,既要彻底清除肿瘤,又要保护好每一根血管和神经,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赵子进表示。
患者术后在ICU病房治疗2天即转回普通病房。术后患者神清语利,肢体活动正常,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7月22日,患者康复出院。
据悉,湘雅医院颅底神经外科团队已攻克颅底脑干区域这一公认的“终极禁区”,既往认为无法手术或极高风险的颅底脑干病变,如今可实现安全、有效的根治性切除,彻底实现颅底脑干手术“无禁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