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8 10:13:45
选择字号:
聚焦医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新路径,第十届上医文化论坛举办

 

11月16日,“新质驱动·融合创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主题研讨会暨第十届上医文化论坛”举办。

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致辞中从三个方面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一是以新质驱动引领发展,聚焦发展重大疾病精准诊治、未来健康与医学前沿、公共卫生治理与全球健康、新药创制、智能医学等领域,布局未来学科、建设急需专业、培育交叉方向;二是以融合创新赋能改革,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培养“干细胞式”医学人才,加强“校—地—企—医”协同,全面推进医教研产融合;三是为国为民坚定使命,完善“两纵四横”附属医院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提升医疗帮扶能级,发挥医疗服务“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

论坛上,复旦大学虹桥医学创新园区总体规划及建筑概念方案启动全球公开征集。园区将对标世界顶级医学中心,联动周边医疗和产业资源,合力打造医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医学前沿科技创新策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国际医疗高水平服务开放等四大核心功能,为上海建设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新地标提供核心引擎,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战略科技力量。

大会现场。图片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提供

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聚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剖析了全球与中国相关产业态势及创新成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介绍了中山医院科技创新的探索路径与生态构建成果。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明杰分享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学院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体会与思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公共事业军团首席执行官李俊风介绍了“教育+医疗”智能化发展布局。复星国际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系统梳理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中国新”迈向“全球新”的发展路径。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党委书记、主任李文秀介绍,海南自贸港已打造医疗开放新高地,实现国际先进药械与全球同步使用、数字疗法产业先行先试,建成覆盖全省的慢病数字干预体系。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强调,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上,需注重前瞻战略思维与战术执行力、跨界融合判断力、创新与批判性思维、数据及AI应用能力、持续学习适应力、忠诚与责任感等六大核心能力。

圆桌讨论环节,六位嘉宾聚焦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保险+医疗”融合新业态等核心议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他们一致认为,“新质驱动”正从宏观战略落地为系统行动,“融合创新”已从理念共识转化为多元实践,创新之路,核心是“人”,关键在“融”,目标是“新”。

圆桌讨论后,“上医百年汇涓流倡议”发布,“上医百年汇涓流”校友捐赠项目同期启动。

当天下午的两场分论坛分别为“医院管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医学科研转化与产业协同论坛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第21期‘枫林科技沙龙’”,聚焦医院管理革新、医学科研转化与产业协同,搭建起跨区域、跨领域的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校友总会、上海医科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