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罗瑞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2 20:23:10
选择字号:
广州南沙崛起“芯势力”

 

“政府干政府该干的事情,企业做企业该做的事情,‘无事不扰’是我们的理念。”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在第三届IC NANSHA大会致辞时强调,南沙致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刘炜从区位优势独特、发展空间广阔、战略地位突出、面向世界开放、要素供给充分等五大优势推介南沙。他说,企业家是南沙发展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我们把这个理念贯穿到南沙区委、区政府的各级部门,真心诚意、真金白银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发展。”

“芯势力”

6月22日至23日,以“新质生产力 南沙芯力量”为主题的第三届IC NANSHA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300多位行业翘楚、专家学者和商业精英齐聚一堂,通过特邀报告、主题演讲、产业分论坛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

  ?

第三届IC NANSHA大会现场。南宣供图

会上,超过22个展位将南沙芯片产业的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新势力”展示得明明白白,当中,奕行智能这次带来的两个展品尤为引人注目,分别是AI图像处理引擎“灵境”和AI智驾算力芯片“拂晓”。

其中,“灵境”是奕行智能开发的全球首颗基于RISC-V架构图像处理芯片,该芯片拥有多项创新技术,以AI为核心,采用图像增强显示技术,通过高效的运算能力和丰富的连接接口,实现色彩精准调校,为汽车显示带来新的飞跃。

“奕行智能在南沙成立公司近两年,在商业落地上已经签署数亿元人民币的合同,在产品上推出了两个大型的SOC芯片。去年公司收入已经超6000万元人民币,呈现稳健、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奕行智能联合创始人杨宜说。

在南沙的万顷沙,一个占地面积超2平方公里的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园区已经建成,南砂晶圆、芯粤能、芯聚能、融捷能源等多个芯片产业“大厂”在这里依次排开,业内把这里唤作“南沙芯片一条街”。

“芯片一条街”在南沙已有盛名,但在第三届IC NANSHA大会的企业展会现场,更多芯片“新势力”崭露头角——

芯屹科技带来高性能模拟信号链芯片demo板;弘高科技展出四个不同规模的印制电路板;大族半导体的SDBG工艺激光改质切割设备、Micro LED芯片激光加工设备也在现场亮相;德华芯片的锗基30%效率电池外延片创新结合材料和制造……

“芯生态”

细数南沙芯片产业链可发现——

自引进第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晶科电子以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在南沙茁壮成长,目前产业链条已初具雏形。

在设计领域,奕行智能完成2款车规级芯片流片,正主攻研发国际先进水平大算力芯片;鸿钧微电子基于ARM架构的CPU芯片,将助力广州市在大芯片设计领域实现“0”的突破。

在材料领域,引进南砂晶圆、微纳光刻胶等一批知名企业,华南最大的半导体特气供应商广钢气体去年上市;在设备领域,封装设备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阿达智能、省龙头企业大族激光集团项目已落户。

在制造领域,广东“强芯工程”重大项目芯粤能投产,南沙基本实现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

在全产业链的背后,是南沙聚焦于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最完备的产业生态环境。

南沙的政策供给齐备,落地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等重大政策,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提供重要支持。

此外,南沙有通畅的融资渠道,不仅落地了21.3亿元的广东省集成电路风投子基金和300亿元粤财半导体二期等专项基金,还落户2000亿元的广州产投母基金,以“子基金+直投”的模式运作,重点投向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为企业提供宽松良好的资金环境。

锚定2027年产业产值超500亿元目标,南沙将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关键材料研发、检验检测设备、先进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布局南沙、集聚发展,充分利用粤港澳合作和大湾区市场优势,聚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有力支撑广东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

“芯空间”

有了“芯势力”和“芯生态”,南沙“芯空间”的诞生和壮大只是顺势而为。

目前,南沙构建了万顷沙、数字谷、明珠科学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区。

生产制造环节,南沙在万顷沙规划2平方公里,建设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园,已集聚如芯聚能、先导设备、联晶智能等芯片材料、设备以及制造等环节的企业。数字谷规划8平方公里,将建设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区,集中布局检验检测、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产业。

研发设计环节,在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布局设计总部、研发中心、研发中试线和公共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在南沙,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新“芯空间”,那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芯片中央实验室,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内,从芯片设计、测量、测试到应用场景的科研仪器一应俱全。

人才是芯片产业的最重要资源,这是国内外的业界共识。但南沙有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芯片人才将从短板变身长板。

2007年,须江毅然选择回国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正式投身于中国芯片事业。须江看好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更感受到国家对于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

如今,须江担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微电子学域主任,带领招聘团队从境外引进20多位芯片领域的专家回国,全职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承担教学任务,同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质量芯片人才快速培育方案和课程体系。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政府、企业、资本、高校在南沙共同携手,集中发力,久久为功。虽然行业面临挑战不小,但危中有机,南沙厚积薄发,必将迎来‘芯’机遇!”香港科技大学校友、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如是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