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荷兰两国政府共同发起的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利用水资源和加强农业安全的科研合作项目9月1日在北京启动。
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黄河与莱茵河海水入侵研究”,“渭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等水资源治理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下属有关科研院所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等共同完成。
中国和荷兰专家评审委员会正在遴选“联合科学主题研究项目(JSTP)”第二期课题,促成两国科研机构展开有针对性的合作,共同解决两国在能源、卫生、食品等领域的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吕永龙研究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一项目最大的特色是将博士生联合培养纳入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帮助两国培养未来的青年科学家,项目选择是双方在科技前沿领域具有互补优势的项目,并国际专家的同行评议,非常务实,可操作性强。”
荷兰教育科学文化部副部长泽尔斯塔说:“目前已进行项目的中期评价结果令人满意,这种双边合作模式独一无二。”
中国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与荷兰教育科技文化部2008年签署了《科学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确定“联合科学主题研究项目”。8月31日,项目中方主要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与荷兰教育科学文化部续签了双边科技交流合作备忘录。
近年来,中国相继开展与德、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在能源、卫生、生物等领域的政府间双边科技合作。
据了解,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在46个国家的69个驻外机构派驻了141名科技外交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