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
选择字号:
环球科技参考

 

麦肯锡报告指出 2035年磁性稀土需求将增长两倍

近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报告,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磁性稀土元素(REE)市场到2035年可能面临需求增长两倍的挑战,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压力。

稀土元素包含17种元素,其中钕(Nd)、镨(Pr)、镝(Dy)和铽(Tb)4种最常用于稀土磁体。前两者为主要成分,后两者为添加剂,用于提升稀土磁体在高要求应用场景下的性能。目前,磁性稀土约占稀土总用量的30%,但其价值占比超80%。

报告指出,未来10年,全球稀土需求预计将激增。在此背景下,全球及本地供应链需应对可持续性挑战。此外,稀土元素近期在许多国家成为韧性议程的首要议题,报告认为通过破解当前的回收难题将为稀土磁体循环价值链创造新机遇。

随着稀土磁体成为众多高科技应用的核心部件,全球稀土需求目前及未来可能仍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区。与此同时,稀土供应链呈现极高的地理集中度。当前预测显示,2035年前,超过60%的对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或机器人等高性能应用至关重要的重稀土可能在亚太地区开采加工。

加速能源转型需稳定稀土供应,以满足新兴材料密集型技术的需求,同时降低材料排放。回收稀土磁体要兼顾两大目标,价值链各环节的长期协作或能帮助解决稀土回收的部分挑战性问题。例如,生产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可通过提供磁体位置、成分和价值信息,帮助回收商聚焦重点设备。报告指出,推动能源转型“引擎”的运转,始于理解废料池动态、当前及未来具备竞争力的技术,以及如何构建联盟和整合价值链以推动技术落地。

矿山尾矿是稀土元素重要未开发来源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团队对全球采矿的大量废料流中回收的稀土元素 (REE) 潜力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传统矿山的稀土元素回收率平均仅为36%~78%,尾矿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清洁生产杂志》。

随着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产业的增长,全球对稀土,尤其是钕、镨和镝的需求飙升。研究人员指出,采矿的副产品——尾矿是全球第二大稀土资源,也是保障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研究团队梳理了十余年来关于铁矿、磷酸盐矿、铀矿、金矿和稀土矿山含稀土尾矿的国际文献与案例研究,整合了地球化学、环境及经济数据集,研究了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目前采用的传统和生物回收方法及其环境风险,以及商业化尝试。结果表明,传统矿山中稀土的平均回收率仅为36%~78%,尾矿蕴含巨大价值;美国芒廷帕斯、瑞典LKAB等矿山的尾矿中,稀土品位可能与原矿相当;新型生物浸出与生物吸附技术尤其适用于低品位尾矿,可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和能源消耗;尾矿增值利用可减少碳排放,并降低放射性或有毒废物带来的环境风险。

该研究指出,对投资者、矿商和政策制定者而言,尾矿并非废物,它们是未来的资源。鉴于全球稀土需求预计2025年将突破30.5万吨,尾矿再加工可在无需开发新矿、规避重大审批障碍或缩短冗长周期的情况下扩大供应。目前,瑞典LKAB和芬兰Prospech等项目正在推进。

然而,尾矿成分复杂,且稀土浓度通常较低,回收成本取决于矿物组成、污染物管理及技术开发水平。目前,仅有少数尾矿回收项目实现了商业化验证,需加大对先进加工技术的投资,转变思维,从“废物管理”转向“资源回收”。

(刘学)

《中国科学报》 (2025-09-01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创新应用获突破 科学家首次发现富含硅、硫的超新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