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体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1
选择字号:
每年为何有数百万蝙蝠死于“大风车”

 

本报讯 风力涡轮机会造成鸟类死亡,但实际上,被它们杀死的蝙蝠要多得多。科学家估计,每年有数百万只蝙蝠在撞上涡轮叶片后死亡,这使得涡轮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物杀手之一。然而蝙蝠为什么要飞向涡轮机呢?

一项新实验表明,关键在于光。蝙蝠利用开阔天空的亮度来导航,而涡轮叶片反射的光线能够复制这种视觉信号。研究人员近日在《生物学快报》报告称,这些反射光制造了一个“生态陷阱”,吸引蝙蝠像飞蛾扑火一样撞向叶片。

蝙蝠保护信托基金的Jack Hooker指出,与许多有关蝙蝠死亡的大规模研究不同,这项工作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原因,并通过严谨的实验加以验证。理解蝙蝠为何被这些机械装置吸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更好的蝙蝠保护方法。

蝙蝠在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利用开阔天空作为飞行的视觉参照。它们模糊视野中的较亮斑块指示了天空的方向,使其朝着天空飞去。因此,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美国独立研究人员Kristin Jonasson假设:在黄昏和黎明,涡轮叶片反射的月光可能使其看起来像明亮的天空,吸引了蝙蝠靠近。

为验证该假设,Jonasson与同事从野外捕获了北美风力涡轮机的两大受害者——灰蓬毛蝠和银毛蝠。在实验室中,他们将蝙蝠放入设有两个出口的黑暗迷宫,其中一个出口被一块能够反射人造月光的白色叶片部分遮挡,另一个则畅通无阻。结果显示,近3/4的灰蓬毛蝠和几乎全部银毛蝠都飞向了白色叶片。

“它们的回声定位本应指示完全开放的出口,但它们仍飞向了被阻挡的出口。”Jonasson表示,该结果表明蝙蝠依赖视觉而非回声定位来寻找出口。在野外时,蝙蝠理论上可以通过回声定位避开叶片,但涡轮机的巨大噪声可能产生了干扰。

然而,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与野生动物研究所的Christian Voigt对此存在质疑。他指出,实验用的两种蝙蝠均为树栖,没有进化出隧道飞行能力,因此无法模拟它们的野外行为。Voigt认为,人类的操作也可能使蝙蝠产生了应激反应。

Hooker表示,理解具体诱因对蝙蝠保护至关重要。当前减少涡轮机致死率的措施包括使用超声波干扰蝙蝠回声定位,使其避开涡轮机周边空域,或在蝙蝠活动高峰期关闭涡轮机。Jonasson指出,前一种方案效果不一,而风能行业并不支持后一种方案。

Jonasson表示,改变叶片颜色以减少月光反射可能是一种替代方案。黑色不可行,因为这种颜色既不利于航空识别,还可能吸收更多热量损坏涡轮机。她指出,“如果能找到对蝙蝠吸引力较低的颜色,或许就能兼顾风电开发与蝙蝠安全。”(王体瑶)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98/rsbl.2025.0242

《中国科学报》 (2025-09-01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创新应用获突破 科学家首次发现富含硅、硫的超新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