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7
选择字号:
科学家解析小鼠早期心脏动态发育图谱

 

本报讯(记者杨晨)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研究员刘伟与合作者构建了从小鼠原肠运动后期至心脏等器官原基形成期的单细胞精度三维数字胚胎,系统解析了小鼠早期心脏等中、内胚层器官的动态发育图谱。刘伟利用统计学方法主导设计了两种重要分析工具——coFAST算法和INR-smooth平滑技术,为研究突破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

长期以来,科学家对胚胎发育的研究多集中于外胚层器官(如神经管)的形成机制,而心脏等中、内胚层器官的发育调控长期缺乏系统性解析。为了解析器官原基的胚层起源机制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刘伟与合作者聚焦胚胎细胞微环境的动态调控。

通过单细胞空间组学技术,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器官原基决定区(PDZ)作为跨胚层信号整合枢纽的核心功能:PDZ通过整合信号通路,将微环境信号转化为基因选择性表达指令,调控器官原基的形成。

机制研究表明,PDZ的信号整合能力依赖于其独特的分子组成——低内源性信号活性与高外源性信号响应性,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胚胎发育中的“信号解码器”,将时空异质性的信号输入转化为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指令。

该发现阐明了心脏器官原基形成的微环境信号网络架构,揭示了PDZ在器官发生中的普适性作用,填补了哺乳动物心脏早期发育机制的理论空白。这一成果不仅为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胚胎起源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基于微环境调控的再生医学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5.05.035

《中国科学报》 (2025-07-0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