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双层石墨烯中声子的量子扭曲显微镜
电子和声子之间的耦合是固体中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支撑着电阻率、热导性和超导性等广泛现象。然而,直接测量单个声子模式的这种耦合仍颇具挑战。
研究组介绍了一种新型范德华(vdW)材料声子色散和电子-声子耦合(EPC)映射技术。通过将量子扭曲显微镜(QTM)推广到低温,证明了QTM不仅可以通过弹性动量守恒隧穿来映射电子色散,还可以通过非弹性动量守恒隧穿来映射声子色散。至关重要的是,非弹性隧穿强度提供了动量和模式分辨EPC的直接定量度量。
研究组利用该技术测量了扭转角大于6°的扭曲双层石墨烯(TBG)的声子谱和EPC。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与电子耦合随着其动量趋于零而减弱的标准声频声子,TBG呈现出低能模式,其耦合随着扭转角的减小而增加。
研究证明,这种不寻常的耦合由莫尔系统的层反对称“相位子”模式对层间隧穿的调制引起。
该技术为研究与电子隧穿耦合的大量其他中性集体模式开辟了道路,包括量子材料中的等离子体、磁振子和自旋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881-8
氢基还原实现可持续镍生产
镍是向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的关键因素。到2040年,镍的年需求量预计将超过600万吨,主要由运输部门电气化推动。初级镍生产使用酸和碳基还原剂,每生产1吨镍需排放约20吨二氧化碳。
研究组提出一种使用无化石氢等离子体还原的方法,从被称为红土的低品位矿石变体中提取镍。他们避开了传统的多步骤工艺,将煅烧、冶炼、还原和精炼整合到一座熔炉内的单一冶金步骤中。该方法利用快速还原动力学生产高品位镍铁合金。
通过对炉内进行热力学控制,研究组实现了选择性还原镍,得到杂质最少的合金,其中硅含量<0.04wt%、磷约0.01wt%、钙含量<0.09wt%,而无需进一步精炼。与当前做法相比,该策略有望将能源效率提高约18%,同时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
该工作表明了一种可持续策略,有助于缓解镍可持续能源生产技术与镍生产危害环境之间的矛盾。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901-7
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极端气候终生暴露
在人为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极端气候正在升级。然而,这如何转化为个体一生中遭遇前所未有的累积极端事件尚不清楚。
研究组使用气候模型、影响模型和人口统计数据预测在前工业化气候中,经历超过99.99%极端气候累积暴露的人数。他们预计,根据目前的缓解政策——到2100年,全球变暖路径将比前工业化温度高出2.7℃,在1960年到2020年的出生队列中,面临热浪、农作物歉收、河流洪水、干旱、野火和热带气旋等前所未有气候风险的人口比例至少将翻一番。
在升温1.5℃的情景下,2020年出生人群中将有52%经历前所未有的终生热浪。如果到2100年全球升温达到3.5℃,热浪比例将上升至92%,农作物歉收比例将上升至29%,河流洪水比例将上升至14%。
在社会经济脆弱性高的人群中,人们面临前所未有终生热浪的概率要大得多。该研究结果呼吁大幅、持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轻气候变化给当前年轻一代带来的负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8907-1
(未玖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25-05-15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