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14 17:50:54
选择字号:
新研究为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劲松团队与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吴旭东团队联合攻关,发现一种靶向PRC1.1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1)的小分子抑制剂iBP(inhibitor of BCOR and PCGF1)。该抑制剂通过阻断PRC1.1复合物组装,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显著促进骨形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靶向抑制PRC1.1促进骨形成。研究团队供图

  ?

PRC1.1复合物是一种非典型多梳蛋白抑制复合物,由RING1B/PCGF1核心二聚体(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及附属亚基KDM2B、BCOR等组成。BCOR与PCGF1的相互作用在复合物组装和功能发挥中具有关键作用。研究表明,PRC1.1功能增强与小鼠的成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KDM2B失活可显著下调PRC1.1催化的组蛋白H2AK119单泛素化(H2AK119ub1)水平,进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重塑。

基于上述机制,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筛选出小分子化合物iBP。该化合物通过特异性抑制BCOR与PCGF1的相互作用,阻断PRC1.1复合物组装,从而抑制其催化H2AK119泛素化的活性。在小鼠模型中,iBP显著提高骨密度和骨量。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PRC1.1复合物在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并证实靶向抑制PRC1.1是一种可行的表观遗传治疗策略。相较于传统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iBP通过激活内源性骨形成通路,可能从根本上逆转骨退化进程,为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9638-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他们在724首古诗词里,寻觅江豚足迹 物理学家实现点“铅”成金
鲱鱼“迷路”,美味难求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