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近日已接到逐步停止所有涉及猴子的研究工作的指令,预计约有200只恒河猴和豚尾猴参与的研究工作将被迫终止。
据《科学》报道,这些猴子曾被用于艾滋病、肝炎和其他传染病研究。目前它们前途未卜,其中一部分可能被转移到灵长类动物保护区,另一部分可能会被安乐死。
“这种情况前所未有。”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Sally Thompson-Iritani说,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10年前启动的研究用黑猩猩“退休”计划外,此举将是美国政府机构首次终止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项目。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署和NIH在内的几家机构负责人均已宣布,计划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并打算在器官芯片及其他“新方法学”研究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多年来一直推动政府终止对动物研究支持的美国非营利组织“白大褂废物项目”对上述决定表示欢迎。而生物医学科学家则警告称,此举是一个重大错误。他们表示,CDC涉及猴子的研究项目对于艾滋病病毒暴露前预防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这种预防策略已大幅降低全球艾滋病感染率。
美国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主任Deborah Fuller从事艾滋病研究已有30年。她指出,目前许多猴子参与的项目正处于执行阶段,如果提前终止,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投资也将打水漂,“这对艾滋病研究领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不少人关心这些猴子最终的命运。研究人员呼吁逐步淘汰猴子,并将它们转移到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看是否能够继续进行研究。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似乎另有打算,联系了猴子收容所。而对于任何收容所来说,一下子接收200只猴子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时间方面来看都充满挑战性。此外,出于安全考虑,任何感染了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可能都会被安乐死。在一些人看来,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Thompson-Iritani表示,无论发生什么,政府机构都需要更多地思考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置实验猴。叫停涉及猴子的研究不会止步于CDC,因为NIH还监管着近7000只非人灵长类动物,所以关系重大。(徐锐)
《中国科学报》 (2025-11-24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