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国科学报社和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六场科学可视化巡回主题展暨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办。
师生参观现场展出的科学可视化成果。
科学可视化是将抽象的科学数据、复杂的结构与过程以视觉形式呈现的艺术与技术,它不仅是科研探索的重要工具,更是科学传播的有力语言。
本次活动理念为“科艺交融·视界未来”,旨在倡导通过视觉化技术将复杂的科学概念、数据与过程转化为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展现科学之美与艺术之思的共生关系,助力科技创新成果的传播与应用。主题展内容新颖丰富,汇聚了科学可视化封面、插图等多种类型的艺术设计作品,现场共有7家机构参与,通过十余块展板向师生全面呈现科学可视化成果及相关学术信息。
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现场。
科学艺术分享交流会环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梁琰作题为《用科学可视化实现科学的高效传播》的报告,围绕科学可视化定义、科学可视化与科学传播的关系等展开讲解,并通过一系列科学可视化案例,展示了其在促进科学理解与提升传播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讲座有效提升了他们对科学可视化的认知维度。
梁琰作报告。
中国科学报社科学可视化制图设计师王汝勤在题为《如何用科研绘图打动期刊主编》的报告中表示,封面和插图已经成为学术“内卷”的焦点。她说,一张兼具美感与专业度的科研绘图,不仅能让学术成果的传播力翻倍,更有机会登上顶级期刊封面。王汝勤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科研成果的视觉表达提供了精准指引。
王汝勤作报告。
广东省艾思信息化学术交流研究院研究员邱国强在后续的报告中抛出“干货”,他以论文发表的逻辑与技巧为主线,为现场师生做了题为《从0到N炼成高水平SCI及案例分享》的报告,用专业视角与现实案例结合的方式解锁论文发表密码。
邱国强作报告。
该活动由科学网、艾思科蓝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The Innovation、科艺万象、新浪微博、抖音共同支持。
参展人员观展。图片均由毕菲鸿拍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