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年,我们一起流汗 |
——忆EAST装置冷却回路建设组 |
■路远
有一种记忆,会伴随我们一生,特别是我们满头银发,在摇椅上和孩子们聊天时,它会更加清晰,仿佛就在昨天,仿佛我们又意气风发。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慰的了,在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先进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冷却回路建设组,我和同事们曾经一起努力为EAST装置铺设冷却回路,给装置以血管、以生命。
时间回到2005年4月的一天,工程指挥部下令,可以准备安装EAST装置冷却回路了。于是,我第一次和几位合作伙伴见面。正高级工程师高大明告诉我,和我一起工作的另外四位钳工师傅是最棒的,而这次见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流程图介绍及相关工作安排。
下午两点一刻,四位师傅陆续赶来。那时我年轻气盛,缺少包容,对迟到的师傅就撂下一句话:“今天的会不开了,下次请大家准时。”我黑着脸走了,连大家的名字和长相都没记住。
我们的合作就在这样不和谐的氛围中开始。
前期的准备工作由高级工张怀宾打头阵,后来我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冷血”。倒不是因为他真的冷血,而是他身高体壮,为人却单纯可爱。我们在装置外准备管子,不仅是为了抢施工时间,也确实因为有些弯管工作必须在装置下面完成。特别是冷屏系统直径100mm及60mm的管道,全部都得在曲率3.5m左右的圆环上弯3/4的圆弧,难度很大。还有纵场系统直径48mm及42mm的管路,也需要在曲率3m左右的圆环上弯3/4的圆弧。而极向场的部分主管路,因为在冷屏底板以上,须避开纵场支撑及径管,延伸到中心孔,在装置上没有施工空间,必须预先准备。另外,就是在主管路上钻孔等。工作烦琐,但人手不足,只有他和另一位助手,我负责尺寸及孔位。配合不顺时,“冷血”同志会大声抱怨:“我不干了!”而我总会回他一句:“明天继续。”
终于要上装置了,高级工陈建林开始登场。他的外号叫“铁手”,准确说应该是“巧手”。他负责纵场系统16个磁体的支路走向。因为这涉及绝缘子的布置、磁体本身支路的引出等,很难提前设计,全靠他的手艺。完成后,16个磁体的支管走向竟如此统一,不得不令人佩服。在后来的冷屏回路布置时,他同样力求完美。
说到冷屏回路设计,不能不提我们的高级工刘胜,他的外号叫“无情”。当然他不是真的无情,他是有心。他不善言辞、不苟言笑,但凡交给他的工作,你说清楚就可以,剩下的就是他的事情了。设备的外冷屏与外杜瓦之间设计间距是100mm, 但由于变形等因素,特别是外冷屏上盖与外杜瓦上盖之间的平均间距只有约35mm,要求上垂直窗口的冷却管路必须沿外冷屏上盖沿下,经过冷屏中筒,与相关件连接,而后连到总管(总管在冷屏底板与外杜瓦底板之间),支管直径是24mm,而且要求支管不能和外杜瓦接触。只有贴在外冷屏上盖走,让这24mm的管道完全“听话”,也让工程指挥部完全放心,这就是“无情”的杰作。
转眼到了会师时分,指挥部要求2006年1月10日前,所有管路必须完成。四个师傅各带一到两个助手、两个焊工,我们的战场就集中在冷屏底板与外杜瓦底板之间。116根24mm的支管必须分别与7根主管路相连。这时,我们的“追命”——高级工张红军就成为绝对主角。不能小看他,他能进我们管道组就是实力的证明。我们四组人互相合作,互相竞争,而“追命”永远是最快的,质量一样过关。
我们的焊工师傅中有年轻的中级工吴祥明。这个阳光男孩微笑中透着自信,让我们折服。设备中心孔处的200多条焊缝一次性完工,令人称绝。因为中心孔只有1050mm,要布置44个绝缘子,还有主管路、支管以及支撑,还必须走相应的馈线。所以我们只能一次性完成,没有其他选择, 否则将全部割断,重新布置。当时他的压力非常大,我不忍心说什么,只是告诉他“尽量吧”。后来事实证明,他完成得非常好。
另一外高级工任志斌,人称“任大师”,是我们组年纪最大的。他的敬业精神,让所有人感动,却有一件事至今让我心酸。工程到最紧要关头时,他忽然变得沉默,拼命工作。有一天,他提出请假,要去上海两天。回来后,在工作之余他和我们喝酒时,我发现他很感伤。这时他才说祖母去世了,去上海也未能见上老人最后一面。
2006年1月6日,我们真的完工了!2500米左右的管路、343个绝缘子和4000多条焊缝,这就是我们一起流汗的收获。
还有两个人不能不提。其一,就是技师凌锋,他是四位师傅的“头儿”,负责协调工厂方面的工作。他很倔,我们曾经因为观点不同有过争吵。但他认真负责,所有质量环节都不放松,所以他是最佳监工。
其二就是高大明。从一开始,他就“吓”我:“管路就是人身体里的血管,血管堵了,人就不能活了。”“今天如果你不像疯子一样抓质量,明天质量就会把你逼成疯子。”他总是乐呵呵的,但他的奉献精神让我们感动。那时,他已经是70岁高龄了,却比年轻人更敬业,每天我们都在现场看到他的身影,而且是在装置上。闲聊时,他会给我讲“辣糊汤”的故事:想当年,他们建设HT-7时,经常加班到很晚,就一碗“辣糊汤”让人一直回味。
回忆会让人变老吗?我不知道。但能被岁月沉淀下来成为往事的,我相信是一种财富。科研道路崎岖难走,总要有什么去支撑才能前行。我想,这就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普通人,普通事,我们尽我们所能,为祖国的科研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
《中国科学报》 (2014-12-01 第7版 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