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3
选择字号:
“玉米塑料袋”:市场求生靠技术

 
柯因达正在生产聚乳酸超市用连卷袋。
 
让叶文彬引以为豪的并不只是玉米塑料产品的降解性能,更是他们能够采用吹塑成型的方法,把聚乳酸含量大于80%的粒料吹塑成厚度仅为0.008mm的薄膜,还可以同聚乙烯一样进行印刷。
 
■本报记者 李惠钰
 
生物基塑料自诞生之日起就为塑料行业描绘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塑料不仅可以卸下“白色污染”的黑锅,还可以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由此看来,发展生物基塑料就成为塑料工业领域一个令人兴奋的板块。而作为生物基塑料家族中的当家品种,聚乳酸以其良好的可降解性愈发受到企业的青睐。
 
四川柯因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柯因达)是一家在成都生根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利用玉米类谷物淀粉及秸秆,研制出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袋膜。在董事长叶文彬看来,他们生产的“玉米塑料”甚至都可以拿来“吃”。
 
聚乳酸成环保材料生力军
 
聚乳酸也称作聚丙交酯,是以玉米、小麦、木薯等淀粉为最初原料,经过酶分解得到葡萄糖,再经过乳酸菌发酵后变成乳酸,最后经过化学合成得到的生物降解热塑性聚酯。
 
在当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和全球提倡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聚乳酸因其使用后能完全被自然界降解,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技术的开发就成为塑料行业研究的热点,从近几年聚乳酸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就可见端倪。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检索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聚乳酸相关专利申请数目多达1025条。其中,2008年数量最多,约占各类生物降解塑料申请总量的38%,应用涵盖医用、包装、装备制造、材料合成等众多领域。
 
曾任全球规模最大聚乳酸生产企业Nature Works中国区首席顾问的甄光明认为,聚乳酸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基塑料传统地位的降解材料,也将成为生物塑料的主力军。他预测,到2020年,全球聚乳酸市场将会达到百万吨以上。
 
面对全球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陆续涌现出众多聚乳酸生产厂。记者通过对国内在建项目的调查发现,不少企业都在建立千吨级规模的聚乳酸生产线,有的甚至达到万吨级。
 
值得关注的是,一家在业内相对低调的企业柯因达,却把精力放在对材料的改性上,专注打造“薄”而“强”的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袋。
 
技术决定质量
 
早在2008年,柯因达研制的可降解“玉米塑料袋”就被纳入北京“绿色奥运”的采购范围,成为奥运会指定包装袋。
 
叶文彬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称,玉米塑料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其基本成分是由天然玉米淀粉或植物纤维提炼成葡萄糖,经发酵、聚合等过程制成的聚乳酸高分子材料。
 
“这种材料在堆肥条件下经过3~6个月,就可以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最终当做有机肥施入农田,成为植物养料。”叶文彬说,“更为奇特的是,玉米塑料中加入一种成本低廉的药物后,还能在短短几分钟内分解掉,这对于处理那些医药塑料垃圾更为方便快捷。”
 
不过,让叶文彬引以为豪的并不只是玉米塑料产品的降解性能,更是他们能够采用吹塑成型的方法,把聚乳酸含量大于80%的粒料吹塑成厚度仅为0.008mm的薄膜,还可以同聚乙烯一样进行印刷。
 
据了解,聚乳酸膜类的加工方法有双向拉伸、淋膜和吹塑等。吹塑是指将聚乳酸树脂经过熔融挤出,在吹膜机的模头经压缩空气的吹胀,通过调节牵引速率及吹胀比例,使薄膜达到符合要求的厚度及强度。
 
“薄膜中聚乳酸成分越多,吹塑的难度就会越大。”叶文彬表示,对于纯聚乳酸材料,断裂伸长率仅为4%,直接用来吹膜容易撕裂,韧性不强。为此必须将聚乳酸材料进行改性,或者通过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的方式,来改善相应的理化性质,才可提高其应用性。
 
为了提高聚乳酸的热性能、韧性和加工性能,柯因达采用共聚的方法首先对聚乳酸进行改性,然后加工得到性能更好的颗粒,再以吹塑的方式成膜。
 
叶文彬称,改性后聚乳酸薄膜经过检测,拉伸强度>33Mpa;撕裂强度?芏110N/mm;断裂伸长率?芏130%,所有的物理性能都可达到使用标准。
 
叶文彬表示,目前,柯因达可以把聚乳酸含量大于85%以上的粒料吹塑成膜,并达到完全生物降解和使用标准。
 
国内市场待开启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生物基塑料的发展轨迹应该是:降低成本——打开市场——消费量增长——规模扩大——成本继续下降。很显然,在这一轨迹当中,降低成本是首要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才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叶文彬称:“通过改性,薄膜做得越薄,使用的原料就越少,膜袋的价格也就越便宜,市场竞争力就越大。”
 
如今,柯因达所生产的包装膜、保鲜袋、食品包装袋、垃圾袋、收缩膜、无纺布等多种聚乳酸产品,其中5种已通过欧盟EN13432标准,获取4份认证证书,同时也通过了美国ASTM D6400认证,获取了相关证书,在产品国际认证方面居同行业前列。
 
另外,由于欧盟国家对生物降解塑料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所以,柯因达的大多数产品都销往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而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叶文彬也寄希望于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尽快落实垃圾分类政策。
 
“北京的餐厨垃圾规定必须用可降解塑料袋来装,装完以后再进入堆肥厂降解处理,所以,垃圾分类政策一旦大面积推广实施,公司实现产能目标就基本没有问题。”叶文彬说。
 
在叶文彬看来,玉米塑料行业的产业链很长,既涉及农作物的深加工,又涉及新兴的聚乳酸生产研究。同时,还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包装行业的诞生,甚至还可以应用于家具制造业等。
 
不过,聚乳酸塑料以玉米为原料总会引来“与人争粮”的质疑,叶文彬对此也很关注:“我们的原料并非全部来自玉米,还有薯类,另外也正在研究用秸秆或其他资源来代替。”
 
叶文彬称,他们还将继续推进聚乳酸产业链的形成,并逐步在成都建立一个生物基塑料研发生产基地,以此来推动国内聚乳酸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柯因达还正在和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将分类的厨余垃圾装入柯因达生产的聚乳酸袋,再加入生物菌,一周之内将袋和垃圾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
 
“我们正期待着这一成果早日实现。”叶文彬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4-03 第6版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