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力等 来源:《BMC基因组学》 发布时间:2013-4-1 15:28:05
选择字号:
RNA编辑研究获进展
 
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BMC基因组学》(BMC G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杨力研究组和生化与细胞所陈玲玲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论文Prediction of constitutive A-to-I editing sites from human transcriptomes in the absence of genomic sequences。该项研究发展了一新的计算分析流程,在不需要相应基因组信息的情况下,仅通过对多个样本的RNA转录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了体内存在的大量成簇RNA编辑新位点及其组织差异性调控。
 
在高等生物中,最主要的RNA编辑是A(adenosine)-to-I(Inosine) 的修饰,其受到蛋白酶ADAR(adenosine deaminases that act on RNA )的催化调控,编辑后腺苷酸(A)变成了次黄嘌呤核苷酸(I)。在翻译水平上,次黄嘌呤核苷酸(I)被识别为鸟核苷酸(G),因此在该位点的编辑相当于A到G的转换,从而改变了所在位置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丰富了基因的多样性和多能性。同时,存在于非编码区的RNA编辑也可以通过影响RNA的可变剪接和细胞内定位等途径来改变RNA分子的功能和命运,因此RNA编辑调控对于转录后RNA的多样性和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RNA编辑位点的预测分析,极大地推动了RNA编辑的研究。但是,由于高通量技术和后续计算分析的局限性,对RNA编辑在全转录组水平的精确预测还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该研究工作发展了一个高效的计算分析流程,并应用于RNA编辑位点的预测,在人体组织中发现了600多个成簇(clustered) A-to-I RNA编辑的新位点及其在人组织间的差异调控;重要的是,该研究还发现了在非重复序列中存在的成簇RNA编辑位点及其序列结构特征。该计算流程及其所带来的新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RNA编辑的认识,也开拓了对RNA编辑功能研究的思路。与以往RNA编辑检测方法不同,这一计算流程不需要测定同一样本的基因组DNA序列来排除背景干扰,而只需要多个样本的RNA转录组信息进行比较,获得高准确度的A-to-I RNA编辑预测。值得一提的是,在此项研究工作审稿过程中,一篇Nat Methods (Ramaswami, et al, Nat Methods, 2013, 10: 128-132)文章报道了另一种只利用转录组RNA信息来预测A-to-I RNA编辑的方法,这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对更多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来进一步研究RNA编辑在基因表达调控上的功能作用。
 
该工作由计算生物学所朱闪闪博士和生化与细胞所研究生向剑锋等共同完成,并得到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的经费支持。(来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