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好诚 衣晓峰 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3
选择字号:
哈医大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
无血手术时代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张好诚 通讯员 衣晓峰 吴丹
 
日前,一位82岁的老人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术。虽然患者属于高龄,但在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宏宇教授的掌控下,整个术程非常平稳,术中及术后均未用血,患者7天后康复出院。
 
刘宏宇告诉记者,心脏大血管外科作为传统的临床用血大户,输血率一般在80%以上,而小儿和老年人输血率甚至超过了90%。而且,由于输血的合理剂量没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导致很多不合理输血现象出现。
 
有报道指出:对我国若干家三级医院用血现状的调查显示,不合理用血情况达到30%;而对输血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医生的答卷只有67%的正确率。
 
据介绍,临床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发热、过敏、溶血反应;可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也可能出现免疫抑制,加大术后感染概率;输血所致供体和受体之间发生免疫反应,可引起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可增加急性肺损伤、循环超负荷、低体温、碱中毒、低钙血症和凝血异常等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增大病人死亡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近年来,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将一系列新技术引入临床,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心脏手术输血现状。现在绝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采用外科微创封堵手段,减少了临床用血。而小切口手术、全胸腔镜手术以及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从源头上遏制了临床用血量的增长。
 
刘宏宇介绍,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输血总量的20%~40%为自体输血,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自体输血的比例甚至占到80%~90%。自体输血可有效避免因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对法洛氏四联症患者,刘宏宇团队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不仅改善了微循环,还能在术中或术后做自体血回输,可谓“一举两得”。而对主动脉夹层之类出血多的大手术,在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
 
目前,该科室的患者年人均手术输入红细胞量控制在2.5个单位以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信随着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断探索及普及,临床用血量将会不断减少,血液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及科学、有效、安全的利用,无出血手术时代将离我们越来越近。”刘宏宇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4-0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