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琦
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尚德)实施破产重整。作为昔日全球四大光伏组件制造商的尚德,走到今天破产重组的地步,除了受全球光伏行业不景气影响以及自身经营不利的因素,更折射出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式的问题。
在政绩驱动导向下,地方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时往往会忽略一般的市场规律,而是利用各类扶持政策和手段,助长企业进行脱离供求关系式的盲目扩张。而对于企业而言,在初期或许会迎来快速发展,但长此以往,将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引发同质化竞争加剧,不利于行业发展,给企业经营也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
由盛而衰的尚德
尚德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1~2005年是尚德初创期。2001年1月,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的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等6家国企共携650万美元资金入股,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国企占75%股权。而后无锡政府又帮助尚德争取了江苏省多个创新项目扶持资金。
2005~2011年是尚德业务快速发展期。2005年,施正荣注册成立100%控投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公司,并在纽交所上市。这期间,无锡政府为确保尚德顺利上市,强令国有股份退出,引入数家海外投资机构。
上市后,尚德股价不久涨至40美元,施正荣以23亿美元成为2006年的“中国首富”。此后,受益于欧美光伏市场的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刺激,以及国内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尚德产业规模迅速扩张,2006~2011年的6年间,尚德电力主营收入从44.9亿元提升至202亿元,股价曾一度超过90美元。
2011年至今是尚德衰败期。自2011年开始,全球光伏产品价格暴跌,行业内企业呈现全面亏损,尚德形势急转直下,加之其在多晶硅价格判断、产品研发、项目投资上的频频决策失误,导致尚德陷入连续亏损。目前,企业负债总额已达到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8%,市值已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1.49亿美元。今年3月15日到期的5.41亿美元可转债,最终将无力还债的尚德推向破产重组的境地。
政府的错位
回顾尚德的兴衰始末,除行业不景气和自身决策失误,地方政府难辞其咎。
从拉国企“入伙”帮施正荣创立尚德,到强令国企退股,力推尚德上市,从为尚德提供土地、税收、补贴等各类支持,到不惜动用公共资源为尚德还债。地方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甚至是越位干涉也要确保尚德这一利益共同体的平稳运行。
但与政府的“利益捆绑”并未挽救尚德,反而害了尚德,最终利益双方出现分歧,当年被无锡政府“劝退”的国企无锡国联回归接手尚德,施正荣被迫出局。
进一步分析整个事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由于我国财政分权和以考核GDP 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动机,特别是对于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行业。
同时,地方政府借助为投资企业提供低价土地、减免税收、帮助企业获取金融资源等不当干预微观经济的手段吸引企业投资。这种模式可能会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导致企业进行过度的产能投资,行业内出现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长期来看,会导致行业环境恶化,企业利润下降、亏损增加、金融风险凸显、资源严重浪费等诸多问题。
以尚德所在的光伏产业为例。光伏产业投入较大,非常符合以投资拉高地方GDP的政绩需求。同时,又能推动节能环保的发展,符合国家所提倡的促进经济转型的政策导向。在这种双重驱动之下,地方政府自然对发展光伏产业有较高的投资冲动。
自2009年起,我国新能源产业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各地方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本地光伏项目上马,并通过补贴、税收、配套资源、融资等方式,对光伏企业进行了过度的扶持,也为日后产能过剩、债务风险、双反惩罚等埋下了隐患。
2011年,外部需求萎缩使国内光伏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逐渐暴露,由此所引发的同质化竞争加剧使得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债务风险持续攀升,许多中小企业因此倒闭。据统计,2011年,中国光伏组件总产能达到30吉瓦,而同期全球装机需求仅为20吉瓦。同时,国内光伏行业利润率从2007年的139%下滑到目前的10%左右。
政府对企业过度的扶持,也导致了企业好大喜功、盲足扩张,降低了对市场及债务风险的警惕性。以尚德为例,自上市后,尚德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开始大规模产能扩张,到2012年时产能已达到2.4吉瓦,而此时市场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多晶硅价格暴跌。在扩张的过程中,尚德的银行贷款也从2005年底的0.56亿美元攀升至2010年的17亿美元。2012年欧美“双反”使尚德陷入困境,地方政府再次出面,协调银行提供2亿资金贷款推动尚德继续增加产量,看似是帮助尚德摆脱困境,实际上却令其越陷越深。
应遵循市场规律
尚德走到今天的地步,的确与地方政府越位干预和过度扶持有着直接关系。但如果政府部门对光伏产业发展有清晰规划,而不是冲动投资和盲目扩充产能,或许尚德也不会是“大跃进”式的超速发展。
尚德的破产,再次暴露出政府主导下的产业发展模式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为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企业敲响警钟。
对企业而言,面对政府所主导下的产业,企业“紧跟政府”、“绑定政府”的模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这可能会对企业发展方式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导,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失误。同时,过度依赖政府还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投入、产量扩张以及价格竞争上,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改善。
因此,在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企业应正确面对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各类扶持政策和配套资源,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业务发展应遵守市场规律,及时洞察分析供求关系的变化,避免盲目决策或冲动的投资扩张。同时,企业不仅要注重提升资源竞争力,还应把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科学报》 (2013-04-03 第3版 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