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明明
如今的ICT产业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往那些纯粹的硬件提供商告别了奋力的吆喝,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领域的软件和服务的热情。
曙光也不例外。在曙光总裁历军看来,曙光一直在转型路上行进。“其实早在2000年,曙光便已提出卖服务器、卖解决方案、卖服务的战略。”历军说。
而今,作为国内知名的服务器厂商与云计算解决方案供应商,曙光旗下的系列产品和娴熟的经验技术已渗透到我国的政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各个领域。在这背后,是曙光由“服务器硬件提供商”向“信息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
技术后盾
在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领域,企业有了高精尖技术,才会更有话语权。
在历军看来,多年的技术积累,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中科院计算所研发成果的转移,是曙光技术实力的来源。
据了解,曙光公司联合中科院计算所自主设计了包括主板、体系结构、刀片服务器、刀片机箱系统、网络交换系统、水冷散热系统在内的全部系统。在自主创新的研制过程中,曙光在业界实现多个第一:首次实现了4路16核的高密度刀片系统;首次实现了单刀片机箱40颗CPU的高密度机箱设计;首次实现了基于DDR的Infiniband的交换结构,及20Gb高速互联和小于1.3us的低延迟。此外,曙光还首次采用了水冷散热系统,降低了高性能计算机对机房系统的要求,减少了系统功耗。
“技术创新是曙光创新体系的核心与灵魂。从1993年至今,曙光在技术创新上面临过很多个技术方向上的选择,一步错,很可能会导致步步错。实践证明,曙光在把握技术方向是有正确战略意识的。正确的技术决策是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聂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感叹。
多领域系统布局
在2012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上,曙光继续蝉联冠军。更值得关注的是,入榜的36套机器分布于政府、互联网、云计算、科学计算、教育等多个领域。
以曙光的“高校信息中心系统解决方案”为例,高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基于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各种服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将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信息平台的搭建不仅建立完善的教务系统、学校web首页系统、视频点播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校园网公告栏(BBS)系统和网络计费管理系统等基本的信息平台,FTP下载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也可以独立出来,从而做到了几乎所有需要共享的系统都可以访问到存储。
信息化助力民生
“曙光的信息化系统是指曙光利用在高性能计算、安全、存储、云计算、服务器等方面高科技优势为各行各业搭建的信息系统平台。”历军介绍说。
将统筹信息化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已成为“信息化系统供应商”曙光公司的头等大事。城镇化的建设就是例证。
“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建新城,更不是房地产化,而是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历军指出,要达到这一目标,打造智慧城市是重要举措,信息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在曙光建设智慧城市的布局中,有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智能信息资源及开放式信息应用。此外,城市运行和资源配置所需的智能响应控制、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都纳入了这一建构中。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市民、企业、政府之间信息互通的平台将更人性、更高效,这亦是曙光的目标。”历军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4-03 第3版 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