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29
选择字号:
你知道死亡教育吗?
 
■本报记者 张思玮
 
自从去年6月,46岁的余洋被确诊为脑胶质瘤之后,她整个人都变了:不愿意出门见人,喜欢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把家里面的镜子都拆掉了。
 
而在生病之前,余洋称得上是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
 
“事实上,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在病情确诊后都会有一种相应的心理应激反应。有些人能够慢慢地接受,逐渐平静下来,但也存在着一部分‘想不开’的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唐丽丽说,有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情绪。
 
这种说法得到了北京安定医院焦虑障碍门诊韩海英博士的肯定。在她的门诊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癌症晚期患者或家属的咨询。
 
“他们往往接受不了患病的现实,做事力不从心,对生活产生了绝望情绪。”韩海英说。
 
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开始意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所谓的死亡教育就是改变患者对死亡的态度,由单向的对死亡焦虑、恐惧,深入到对死亡的正面接受。
 
“特别是在肿瘤患者中,死亡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二区副主任医师熊宏超表示,死亡教育能使患者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一普遍的自然规律,找出压抑在心底的恐惧,减轻对死亡的焦虑,从容地面对死亡,以保障在有限的生存期内提高生存质量。
 
而进行死亡教育并不是让患者毫无价值地等死,而是尽可能地提高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和追求死亡过程的健康状态。维护一个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到满足和自信。
 
“其实,死亡本身并不痛苦,而疾病的折磨和心理压力才是痛苦的,只有面对死亡的现实才能客观地对待它,才能有效地进行应对,摆脱对死亡恐惧的阴影。”熊宏超说。
 
知识链接
 
死亡教育的前世今生
 
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起源于美国,最早可追溯到1928 年,正式兴起则是在20 世纪 50年代末。
 
1959年,Herman Feifel 发表第一部死亡教育的代表著作《死亡的意义》。
 
1963 年,Robert Fulton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大学里首次开设了美国大学的第一门正规死亡教育课程。
 
1970年,第一次死亡教育的研讨会在明尼苏达州的哈姆莱恩大学举行,之后死亡教育渐受重视。
 
1973年,美国已有六百所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其受欢迎程度仅次于性教育。
 
1976年,美国成立了“死亡教育与谘商协会”,这是美国最重要的死亡教育专业组织,也是国际间最大的“教育的——专业的——科学的”死亡学领域的组织。死亡教育与谘商协会还建立了“死亡教育师”与“悲伤谘商师”等专业执照。
 
《中国科学报》 (2013-03-29 第17版 生活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