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29
选择字号:
成果集装箱
 
小麦A基因组、D基因组草图同步绘就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研究团队发起并领衔,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合作,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草图的绘制,从而开启了全面破译小麦基因组的序幕。3月24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在小麦A基因组研究成果发表的同一天,由中国农科院和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合作完成的小麦D基因组草图,也在《自然》杂志上在线刊出。
 
新疫苗策略可控制艾滋病毒感染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的科学家们经过5年多的合作和努力,首次报道发明了一种创新性的艾滋病疫苗策略——联合使用改良型痘苗病毒天坛株(MVTT)黏膜载体疫苗和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Ad5),该策略能有效控制甚至完全预防艾滋病毒通过黏膜途径对机体的感染。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现新的共振结构
 
3月26日,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在最近采集的数据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共振结构,暂时将其命名为Zc(3900)。粲能区的粒子一般都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称为粲偶素,都是中性的,不带电荷。新发现的Zc(3900)含有粲夸克和反粲夸克且带有和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这提示其中至少含有4个夸克,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一种奇特强子。
 
金鱼或起源于长江下游地区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姝妍在张亚平院士、高云和罗静博士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金鱼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南方长江下游地区可能是金鱼最初的起源驯化地,这与金鱼的家养化可能开始于浙江杭州和嘉兴的历史记载基本一致。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游隼和猎隼基因组研究成果发表
 
3月25日,由英国卡迪夫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联合完成的游隼、猎隼基因组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这是猛禽基因组成果首次被发表,对深入探究游隼和猎隼的起源、进化及其他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并将有助于挽救和保护这两个宝贵的物种。
 
研究揭示肝脏发育关键因子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凌飞团队证实,EpCAM(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作为一种内胚层特异性的Wnt去阻抑子,决定了肝脏发育的组织细胞特异性,促使了肝脏发育。相关成果被生物医学顶级杂志《发育细胞》近日作为每期亮点刊登。
 
新型高效节能纳米振荡器问世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与美、意等国研究机构合作,研制出一种高效节能的纳米尺度微波振荡器——自旋纳米振荡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报告》。(选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2013-03-29 第3版 一周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