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士 更多>>   

朱建士(1936年3月28日—2011年12月18日)流体力学、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及检验核武器爆炸性能的试验结果分析工作,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
 流体力学专家朱建士院士逝世
 周炯槃 更多>>   

周炯槃(1921年1月5日—2011年12月6日)通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长期对信息理论进行专深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周炯槃逝世 享年91岁
 张滂 更多>>   

张滂(1917年8月25日—2011年11月29日)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多年致力于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教学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的研究。
 著名有机化学家张滂院士逝世
 孙才新 更多>>   

孙才新(1944年12月13日—2011年11月25日)高电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长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特别是在高电压绝缘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
 追忆孙才新院士:大爱一生
 黄纬禄 更多>>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我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送别黄纬禄院士:对于技术,他从来都不保留
 戈宾德·霍拉纳 更多>>   

戈宾德·霍拉纳(1922年1月9日—2011年11月9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霍拉纳由于发现RNA编码蛋白质合成机制而与两位科学家分享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霍拉纳逝世
 刘兴洲 更多>>   

刘兴洲(1933年3月17日—2011年11月6日)我国航天动力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冲压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主持研制成功两种型号的低空超声速冲压发动机。
 追记刘兴洲院士:不懈动力,永恒追求
 诺曼·拉姆齐 更多>>   

诺曼·拉姆齐(1915年8月27日—2011年11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为研发超精密铯原子钟和氢微波激射器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为核磁共振技术(MRI)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拉姆齐逝世 享年96岁
 约翰·麦卡锡 更多>>   

约翰·麦卡锡(1927年9月4日—2011年10月24日)人工智能之父、Lisp语言发明者,图灵奖得主。将数学逻辑应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早期形成中。其发明的Lisp编程语言,至今仍在人工智能领域广泛使用。
 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去世 享年84岁
 丹尼斯·里奇 更多>>   

丹尼斯·里奇(1941年9月9日—2011年10月12日)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C语言之父、操作系统Unix之父、1983年图灵奖得主。
 “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辞世
 拉夫·斯坦曼 更多>>   

拉夫·斯坦曼(1943年1月14日—2011年9月30日)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曾于2007年获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2011诺奖得主斯坦曼逝世 委员会称仍将授奖
 董玉琛 更多>>   

董玉琛(1926年6月11日—2011年9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及其组织实施。
 著名作物种质资源专家董玉琛院士逝世
 张直中 更多>>   

张直中(1917年4月1日—2011年9月16日)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多个雷达研制项目,为研制导弹、卫星无线电测量设备奠定了基础。
 雷达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张直中院士逝世
 刘济舟 更多>>   

刘济舟(1926年7月22日—2011年8月25日)土木和水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技术顾问。
 土木和水运工程专家刘济舟院士逝世 享年85岁
 黄建始 更多>>   

黄建始(1953年10月5日—2011年8月16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流行病学专家。从事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应对体系建设的研究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创作等工作。
 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教授逝世 享年58岁
 李耀滋 更多>>   

李耀滋(1914年2月1日—2011年8月14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MIT)退休教授。曾任空军首席工程师,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逝世 享年97岁
 王涛 更多>>   

王涛(1936年6月1日—2011年8月10日)森林培育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复合型和无公害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立体化、工厂化育苗和社会林业工程的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
 著名林学家王涛院士逝世 享年75岁
 黄翠芬 更多>>   

黄翠芬(1921年3月6日—2011年8月9日)著名分子遗传学家、我国生物工程奠基人、我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翠芬院士:“好人”迹远只留香
 张永山 更多>>   

张永山(1932年11月12日—2011年8月2日),美国材料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张永山一直关注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张永山院士逝世 享年78岁
 巴鲁赫·贝纳塞拉夫 更多>>   

巴鲁赫·贝纳塞拉夫(1920年10月29日—2011年8月2日)美国免疫遗传学先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因发现细胞表面由遗传决定的调节免疫系统反应机制获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王大珩 更多>>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2011年7月21日)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
 专题:缅怀“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
 应崇福 更多>>   

应崇福(1918年6月15日—2011年6月30日)著名物理学家、超声学研究奠基人、声学领域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追记中科院资深院士应崇福:声超苍穹 上德若谷
 陈新 更多>>   

陈新(1932年1月12日—2011年6月26日)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参与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桥梁的相关设计建设工作。
 著名桥梁专家陈新院士逝世
 何泽慧 更多>>   

何泽慧(1914年3月5日—2011年6月20日)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专题:深切缅怀何泽慧院士
 马在田 更多>>   

马在田(1930年10月4日—2011年6月5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提出以“突出地震反射标准层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地震方法,为华北盆地迅速找到油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马在田院士逝世 享年81岁
 罗莎琳·雅洛 更多>>   

罗莎琳·雅洛(1921年7月19日—2011年5月30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拉斯克基础医学奖首位女性得主。因为合作开发了“针对多肽类激素的放射性免疫分析法”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雅洛逝世
 周锡元 更多>>   

周锡元(1938年5月24日—2011年5月29日)我国著名地震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 是中国最早将城市和区域防震减灾技术作为系统工程加以研究的学者之一。
 我国著名地震工程专家周锡元院士逝世
 杨承宗 更多>>   

杨承宗(1911年9月5日—2011年5月27日)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大建校元勋、原副校长、中国科大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系主任。
 纪念杨承宗先生:乐只君子 邦家之光
 陈国良 更多>>   

陈国良(1934年3月2日—2011年5月25日)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金属学会会士。长期从事高温合金研究,创建我国第一个高温合金专业。
 著名材料科学家陈国良院士逝世
 高守一 更多>>   

高守一(1927年4月29日—2011年5月21日)霍乱防治专家、我国霍乱防治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次证实埃尔托霍乱在我国的存在,为我国霍乱和流行病防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霍乱防治专家高守一院士逝世 享年85岁
 高庆狮 更多>>   

高庆狮(1934年7月—2011年5月15日)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大型巨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机器翻译,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工程设计。
 怀念高庆狮院士:科学春天里的一张合影
 蒋民华 更多>>   

蒋民华(1935年8月16日—2011年5月8日)著名晶体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功能晶体研究,首次探索并生长出“中国牌”的LAP晶体。
 晶体材料科学家蒋民华院士逝世
 威拉德·博伊尔 更多>>   

威拉德·博伊尔(1924年8月19日—2011年5月7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数码相机图像感应器发明人之一。因发明感光半导体电荷耦合器件(CCD)而与人分享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博伊尔逝世
 李志坚 更多>>   

李志坚(1928年5月1日—2011年5月2日)微电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从事半导体薄膜光电导和光电机理,硅器件研究,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技术及器件物理,系统芯片集成和微电子机械技术的研究工作。
 微电子技术专家李志坚院士逝世
 罗沛霖 更多>>   

罗沛霖(1913年12月30日—2011年4月17日)电子学与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终身会士。曾主持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及组织工作。
 罗沛霖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多位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
 威廉·利普斯科姆 更多>>   

威廉·利普斯科姆(1919年12月9日—2011年4月14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因在硼烷结构方面的研究贡献,获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利普斯科姆逝世
 巴鲁克·布伦博格 更多>>   

巴鲁克·布伦博格(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5日)乙肝病毒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因发现乙肝病毒和乙肝病毒致病机制而与人分享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乙肝病毒发现者巴鲁克·布伦博格逝世
 顾知微 更多>>   

顾知微(1918年5月10日—2011年3月19日)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开展中国非海相双壳类化石研究,拓展了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综合研究并奠定了基础。
 著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顾知微院士逝世
 徐旭常 更多>>   

徐旭常(1932年11月29日—2011年3月18日)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从事热能工程、锅炉、燃烧及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热能工程专家徐旭常院士逝世 享年78岁
 西蒙·范德梅尔 更多>>   

西蒙·范德梅尔(1925年11月24日—2011月3月4日)W和Z粒子发现工作主要贡献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在场粒子W和Z的发现工作中所起的决定性贡献”而获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范德梅尔逝世
 吴阶平 更多>>   

吴阶平(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著名医学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长期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是中国泌尿外科的先驱者之一。
 吴阶平:游走在政治与学术之间 处处险境却走出步步莲花
 朱光亚 更多>>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专题:两院资深院士朱光亚逝世
 胡海昌 更多>>   

胡海昌(1928年4月25日—2011年2月21日)国际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鹫津原理”创建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主要从事弹性力学研究工作,亦稍涉及塑性力学与流体力学。
 国际著名力学家胡海昌院士逝世 享年81岁
 屠基达 更多>>   

屠基达(1927年12月11日—2011年2月16日)著名飞机设计专家、我国航空工业杰出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长期在第一线从事飞机设计技术工作,具有开创性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飞机设计专家屠基达院士逝世
 施雅风 更多>>   

施雅风(1919年3月21日—2011年2月13日)杰出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现代冰川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冰川学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施雅风:文革期间自杀未遂避免中国科学界一大损失
 谢鉴衡 更多>>   

谢鉴衡(1925年1月3日—2011年2月9日)著名水利学家、河流泥沙工程学科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江河治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和长江、黄河治理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
 人民日报:从科学大师默默离世说起
 叶培大 更多>>   

叶培大(1915年10月18日—2011年1月16日)中国通信科技界泰斗、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主持研制我国第一部大功率广播发射机,后主要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
 叶培大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启动
 沈天慧 更多>>   

沈天慧(1923年4月27日—2011年1月2日)分析化学、半导体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从事过稀土铁矿以及钼矿分析,超纯硅制备,半导体材料及航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磁头磁盘及电磁型微马达的研究工作。
 半导体化学家沈天慧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