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绍棠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6-22 9:09:16
选择字号:
怀念高庆狮院士:科学春天里的一张合影

 
高庆狮院士参加“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他生前一直珍藏着这张与邓小平的合影照片
 
□刘绍棠
 
5月15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代宗师——高庆狮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笔者曾在1986年至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育处工作,那时,我与先生接触很多。听到这个消息后,深感悲痛。
 
中国计算机界的大师级人物
 
5月20日,高庆狮先生的学生,现任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河燕博士,委托北京科技大学博士胡玥打来电话,通知我在第二天去八宝山为高庆狮院士遗体告别仪式拍照。
 
5月21日,在告别仪式上,我难过的泪水几度滑落,端着相机的手不停颤抖,乃至不得不一度暂停拍摄。一系列有关高庆狮先生的镜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1980年,时年46岁的高庆狮成为中国计算机界首批中科院院士(时称学部委员)。先生的才智超群,学术造诣出众,是一位始终站在科学前沿并极具前瞻性思维的战略科学家。
 
往前推,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他还是“两弹一星”国防战略工程中,我国第一台具有分时中断系统的晶体管计算机——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109丙机体系结构的总设计师。
 
再往前推,高庆狮院士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和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他是中国最早从体系结构角度研究算法并行化的学者之一。
 
高先生无疑是中国计算机界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高庆狮先生的去世,是中国计算机界的重大损失。
 
拥抱科学的春天
 
在高庆狮先生家,先生的儿子高小宇从高先生的电脑里调出了一张照片,照片的题记:“1977-8-8邓小平会见”。
 
我如获至宝,立即请高庆狮先生的博士生、关门弟子王培凤拷贝下来。
 
那么,这张高先生珍藏34年的“1977-8-8邓小平会见”的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34年前,即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复出,立即竖起整顿大旗: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国民经济等一系列整顿计划拟在实施。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议召开并主持“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6000多人参加大会。
 
在开幕会上,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在闭幕式上作了题为《科学的春天》著名书面讲话,后来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高庆狮,作为“全国科学大会”代表出席大会。在此次大会上,计算所有14项科技成果获重大成果奖。其中,高庆狮独占4项,并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从此,先生与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走进科学的春天,走进科技复兴的新时代。
 
和小平同志合影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吴文俊、邹承鲁、马大猷、王大珩、周培源、苏步青等科教界33位专家,参加邓小平复出后主持召开的“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中科院计算所高庆狮、许孔石两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恢复知识分子名誉、科研体制、恢复高考、改革招生制度、提高教学质量等建议,都得到小平同志的当场拍板。也就是在这次会上,小平同志向科学家们明确表示:“我愿意给你们当总后勤部长。”
 
8月8日上午,小平同志在座谈会结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17年”——指1949年至1966年科教界的估计、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科技体制、教育制度、后勤工作、学风等六个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即著名的“八八讲话”。
 
也就是这一天,小平同志和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高庆狮院士一直珍藏至今的正是这张照片。
 
“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两个突破。在思想上突破了“两个凡是”,在科教界突破了“两个估计”。没有这两个突破,科教界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是不可能实现的,知识分子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此次会议对高庆狮而言也是极大的激励。
 
1983年11月,一个温暖人心的利好消息吹进中科院计算所:“757”千万次大型向量计算机通过国家级鉴定。
 
这是中国第一台大型向量计算机,它的体系结构原理的提出者、总设计师正是高庆狮。“757”的问世提高了国内各类大型工程的计算能力,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5年,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者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科学时报》 (2011-06-22 A3 科学 社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