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ngineering 发布时间:2025/7/29 10:06:33
选择字号:
深度解析:3D打印医疗器械的现状与挑战 Engineering

论文标题:Process, Material,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for 3D Printed Medical Devices and Tissue Constructs

期刊:Engineering

DOI:https://doi.org/10.1016/j.eng.2024.01.028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表了一篇题为“Process, Material,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for 3D Printed Medical Devices and Tissue Constructs”(3D打印医疗器械和组织结构的工艺、材料和监管考量)的综述论文,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不同3D打印工艺、材料选择以及监管要求对医疗器械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

图1 (a)7种不同类型的3D打印技术——材料挤出成型、材料喷射成型、粉末床熔融成型、立体光固化成型、黏结剂喷射成型、直接能量沉积成型和薄片层压成型。(b)过去十年中,3D打印医疗器械和组织结构出版物的数量。制造医疗器械和组织结构(c)、医疗器械(d)、组织结构(e)所使用的3D打印技术的分析。

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医疗器械的制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从医疗植入物、手术模型、手术器械到个人防护装备,3D打印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生理机能和需求进行量身定制。据统计,全球3D打印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2022年的27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1%。这一显著的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个性化3D打印医疗器械的强烈需求,包括定制化、更高的复杂性和按需打印能力。

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标准分类,目前主要有七种3D打印技术,包括材料挤出成型、材料喷射成型、粉末床熔融成型、立体光固化成型、黏结剂喷射成型、直接能量沉积成型和薄片层压成型。在这些技术中,材料挤出成型是最常用的,占比高达53.98%,其次是粉末床熔融成型(16.81%)和立体光固化成型(16.52%)。不同的3D打印技术在制造医疗器械和组织结构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材料挤出成型常用于制造假体、骨科植入物等;粉末床熔融成型常用于制造3D打印医疗器械,如骨科植入物、牙齿植入物等;而立体光固化成型则在制造矫正设备、助听器、手术导板及组织结构等方面表现出色。

文章详细讨论了不同3D打印工艺的原理、应用以及关键工艺参数。以材料挤出成型为例,其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喷嘴速度和切片厚度等,这些参数对打印件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在不同的增材制造工艺的构建体积内,CAD模型的构建方向和位置对打印件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构建方向影响零件质量,优化方向可减少支撑、改善表面等;构建位置影响能量输出,导致零件力学性能差异。二者在影响打印件力学性能方面均有关键作用 。同时,对于复杂结构的设计和制造,使用支撑结构至关重要,在3D打印过程中使用的支撑结构的数量、类型和位置会影响3D打印件的力学性能和几何精度,合理的支撑结构能够减少材料浪费等。

材料是决定3D打印医疗器械性能的基础。文章强调了确保原材料和最终3D打印件一致性的重要性,包括记录材料成分和针对不同增材制造技术进行评估测试。同时,对不同的3D打印工艺进行一系列更广泛的测试,来仔细评估材料回收的适用性。此外,材料界面上的蛋白质吸附,对调节细胞在材料界面上的黏附起着关键作用。材料的表面化学、湿润度和表面形貌等因素会影响这一过程。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同样是重要的考量因素,生物相容材料应满足无不良反应的要求,而材料的降解性能应考量预期用途、生物力学要求和器械预期寿命等重要因素。

3D打印医疗器械的监管是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文章回顾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等监管机构对该领域的监管和审批情况。FDA已批准多款3D打印医疗器械,但在3D生物打印组织等方面尚未有批准或许可。这主要是因为3D生物打印领域在技术、材料和工艺方面尚未标准化,且存在一些瓶颈,如物流问题和在人体内的未知长期安全性问题。对于已获批准的3D打印医疗器械,其无菌性和力学性能是重点监管考量因素。

这篇综述论文为我们提供了对3D打印医疗器械和组织结构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深入,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它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在工艺优化、材料研发、监管完善等方面持续努力,以确保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安全、有效应用。

论文信息:Wei Long Ng, Jia An, Chee Kai Chua. Process, Material, and Regulatory Considerations for 3D Printed Medical Devices and Tissue Constructs. Engineering, 2024, 36(5): 146–166 https://doi.org/10.1016/j.eng.2024.01.028

更多内容

激光增材制造最新进展:南京理工大学团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提高激光PBF打印质量

西安交大团队实现多光学通道微型碱金属原子气室批量制造

研究发现:补充膳食脂质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

Engineering 2025年6月刊目录 | 激光微纳制造专题

Engineering征稿启事: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科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微型中微子探测器有望检验物理定律 一道“超级闪电”刷新最长闪电纪录
量子电池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学》(2025073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