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邸江涛等 来源:《物质》 发布时间:2025/7/28 17:37:33
选择字号:
纤维驱动器的弹性驱动机制及应用方面最新进展

 

2025年7月23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在Matter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lastic-sheathed artificial muscle fibers delivering natural muscle-like resilient actuation for robotics and wearables”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报道了一种弹性驱动人工肌肉纤维,为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提供了自然肌肉般的弹性驱动。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博士后董立忠,通讯作者为邸江涛研究员。

生物肌肉具有弹性驱动特性:即在可承受的载荷和应变条件下完成工作后,肌肉可以完全恢复至原来松弛状态的长度。这一特征与刚性骨骼结构形成良好适配,以完成复杂的运动场景需求。然而,目前发展的人工肌肉纤维驱动器尚不具备该特性,主要是因为纤维驱动器在变负载驱动过程中存在塑性伸长现象,尤其是在重负载下。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人工肌肉纤维驱动器的驱动精度、重复性以及实用性。

为此,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团队基于低成本纤维材料设计了一种尼龙@聚二甲基硅氧烷(nylon@PDMS)人工肌肉纤维。该人工肌肉纤维在经历不同负载驱动的切换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可再现负载变化前的驱动特性,即表现出和生物肌肉类似的弹性驱动特性。纤维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外层对弹性驱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赋予纤维良好的弹性拉伸性能。低成本聚合物原材料的使用,为弹性人工肌肉纤维的商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该弹性驱动机制,团队设计了一种人工肌肉纤维拮抗驱动舵机,用于替代商用扑翼机尾部的电控方向舵,实现飞行方向控制的同时降低了系统重量。此外,团队还构建了一种可自主调节压力的智能压力带,具备主动节律性加压和实时压力监测功能,在医疗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前景。

图1:感知-驱动一体化弹性人工肌肉纤维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展示示意图。

02.png

图2:感知-驱动一体化弹性人工肌肉纤维的结构设计、制备和表征。

图3:人工肌肉纤维的弹性驱动性能。

04.png

图4:感知-驱动一体化弹性人工肌肉纤维的电热驱动和实时路径追踪性能。

图5:人工肌肉纤维基舵机用于扑翼飞行器飞行方向调控应用展示。

图6:具有压力调节和反馈功能的预防下肢静脉疾病压力带应用展示。

(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5.102281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奇特星系惊现原始恒星 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