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化合物白桦酯酸、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药用化合物白桦酯酸、熊果酸以及齐墩果酸具有抗肿瘤、HIV病毒以及抵抗多种微生物病菌的功效,尤其是白桦酯酸,被认为是继紫杉醇之后又一最具潜力的抗癌药。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学科组的博士研究生黄莉莉在章焰生研究员的指导下,从药用植物长春花中首次分离了熊果酸与齐墩果酸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基因(这两基因分别被命名为CrAS与CrAO),将这两个基因转入微生物酵母细胞,构建的转基因酵母系具备合成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CrAO能够催化羽扇豆醇合成白桦酯酸,利用组合生物技术,研究人员将来源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羽扇豆醇合酶(AtLUP1)基因与长春花中的CrAO基因进行组合并转入酵母细胞,形成的转基因酵母细胞系利用培养基即能合成抗癌化合物白桦酯酸。此举可以改善通过白桦树的树皮提取白桦酯酸而产生的生产成本较高且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该研究的成功开展为白桦酯酸、熊果酸以及齐墩果酸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的研究结果已经被国际植物学杂志Planta接受发表。(来源:中科院武汉植物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