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自然》报道,当前,各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竞争相当激烈,欧洲稍显弱势。但近期,欧洲超级计算机JUPITER的启用,为推动欧洲研究发展注入了动力。它使欧洲研究人员不必依赖美国和其他国家超级计算机。
JUPITER达到E级(百亿亿次级),每秒运算量超过1018次,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快的计算机,其设计运行时间至少为6年,主要目标是推动AI、天气建模、天体物理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能力的提升。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Kirk Cameron表示,这一里程碑的实现对欧洲来说绝对是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在AI和大型语言模型方面。
在欧盟委员会和德国资助下,JUPITER于2018年开始建造,安装地位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于利希研究中心JUPITER项目负责人Thomas Lippert表示,JUPITER于今年7月首次运行,在约2.4万个NVIDIA芯片上,当达到性能峰值时,该超级计算机每秒运算量超过1018次。而一台普通笔记本电脑以运行速度为每秒1万亿次。
当JUPITER满负荷运行时,将耗费17兆瓦电力,相当于为1.1万个家庭提供的电量。对此,欧盟表示,JUPITER可以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以限制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超级计算机能效方面排名第一。
据悉,研究人员每年最多可申请使用JUPITER两次,目前已经有30个申请使用JUPITER的项目被选定,包括AI应用的研究领域,如视频生成、气候模型建立、粒子物理学研究、能源应用、药物开发以及疾病控制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等。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Peter Dueben说:“我们正在建立天气预报模型,这需要超级计算机支持。”JUPITER将使ECMWF模型的分辨率提高到公里级。
“这对于欧洲‘目标地球’计划尤为重要,我们希望建立数字孪生地球,从而更好开展世界范围的气象研究。”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Volker Springel希望利用JUPITER研究早期宇宙。Springel 表示,JUPITER使欧洲科学家可以依靠自己的计算机运行项目,从而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