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环龙等:2024年肠道菌群移植领域哪些研究值得关注? |
|
21世纪是肠道微生物组的时代,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稳态失调与各类肠内和肠外疾病的因果关系,开发精准化、个性化、规范化治疗方案,将成为改善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肠菌移植(FMT)作为新生代的临床治疗新技术,在治疗肠道和肠外疾病方面的应用潜力逐步增大,安全性也稳步提高。在此,本文将回顾2024年FMT临床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总结技术和理论新突破,聚焦FMT未来发展的困境与争议,助力FMT临床应用由混沌争议走向科学精准。
蒯筱漪,王新军,秦蕴豪,秦环龙(从左至右)
?
一、肠道疾病
1.艰难梭菌感染
2024年7月发表的一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FMT作为单一疗法,在预防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生的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此外,去年公布的一项多中心、双盲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通过口服特定组分的厚壁菌孢子能有效降低有rCDI病史的成年患者胃肠道中抗生素耐药基因丰度,减少因频繁抗生素暴露而导致的耐药菌定植风险。
2.难治性肠道疾病
2024年9月发表的一项小型随机对照研究显示,FMT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效果似乎更依赖于供体特定菌株的移植定植,而非整体微生物群的简单植入。这一发现强调了功效菌株在UC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机制。
2024年8月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显示,FMT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后供体来源的肠道菌株能在受体肠道中定植,然而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与微生物组结构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阐明。
二、肠道外疾病
1.菌-肠-肝轴
2024年,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在Gut Microbes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接受FMT的小鼠肝脏损伤程度显著降低。此外,该研究还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补充嗜酸乳杆菌能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揭示嗜酸乳杆菌可能通过抑制肝脏胆汁淤积性损伤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病,促进粪便中胆汁成分的排泄,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菌-肠-脑轴
2024年3月,Cell Host Microbe发表了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关于FMT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采用物种基因组分箱(SGB)分析算法分析了FMT治疗前后的自闭症患者肠菌亚种,发现供体与受体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对FMT健康菌株的植入及临床治疗响应至关重要。
2024年9月,一项关于103例ASD儿童的临床研究显示,口服肠菌胶囊进行FMT干预后患儿的ASD相关症状得以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FMT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2024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表了一项关于FMT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研究,发现FMT虽未显著减缓ALSFRS-R评分的下降,但显著增加了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丰度,改善了患者便秘、抑郁和焦虑症状。
FMT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价值也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被证实。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Jessica Emily Green团队研究发现,FMT对重度抑郁症(MDD)治疗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安全性。此外,2024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发表的一项FMT治疗炎症性抑郁症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通过FMT修复肠道菌群的炎症调控功能可为治疗炎症性抑郁症提供全新策略。
3.菌-肠-皮肤轴
2024年,Allergy发表了关于FMT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与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FMT可以改善中重度AD患者的湿疹区域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此外,治疗后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FMT改变了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和相关功能途径。这一研究表明FMT是中重度成人AD的安全有效治疗策略。
4.菌-肠-肺轴
2024年2月,Gut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探讨了FMT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对吸烟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FMT缓解了COPD的标志性特征、胃肠道病理和全身免疫变化等,再次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并可以将FMT作为一种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5.菌-肠-代谢轴
2024年发表在Gut Microbes上的一项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对FMT治疗有反应的患者对于特定供体菌株具有定植亲和性并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密切相关。然而,另一项于2024年10月发表的关于FMT治疗2型糖尿病的Ⅱ期、随机、单盲、平行组临床试验研究则得出了不同结论。该研究发现,无论是来自健康还是瘦弱供体的菌群均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6.菌-肠-肾轴
山西医科大学开展了一项单中心研究,纳入了15名IgA肾病患者,通过口服肠菌胶囊进行FMT治疗。研究观察到,FMT后肠道菌群及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与患者血浆中B细胞绝对数量减少存在相关性。此外,在慢性肾病(CKD)领域,肠道菌群失调也被认为与进行性肾功能丧失密切相关。
三、在复杂难治性疾病中的应用
1.肿瘤免疫
2024年,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文章,发现肠道微生物群通过激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重塑肿瘤微环境,不仅影响患者预后还可影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如ICIs相关结肠炎),进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在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治疗中,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对难治性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进行FMT和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在消化道实体肿瘤中,2024年8月Cell Host Microbe发表一项韩国小型临床试验,发现肠道菌群中特定菌株在改善治疗结果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FMT将特定菌株定植于患者肠道有助于提高免疫疗法的有效性。
2.自身免疫性疾病
2024年1月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队列研究显示,FMT在银屑病关节炎(PsA)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024年9月,上海东方医院发表了一项包含45名纤维肌痛患者的开放、随机、非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FMT能够有效改善纤维肌痛的临床症状,为纤维肌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抗生素耐药、免疫缺陷性疾病与病毒感染
2024年,Gut Microbes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FMT可降低长期化疗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的发生率。2024年10月在Microbiome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口服FMT胶囊后,患者血浆中45种炎症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包括与疾病死亡率密切相关的IL6和TNF-α。
同种异体造血细胞移植是血液学疾病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但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导致早期非预期死亡率升高。2024年一项研究表明,早期使用FMT干预措施在急性下消化道GVHD治疗模式中具有积极意义。
4.FMT临床供体选择及配型进展
2024年,hLife发表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秦环龙教授团队综述文章,阐明在当前的FMT临床应用中,可以将各种精确的计算工具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积极地用于预测和评估FMT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匹配度,从而提高FMT临床应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5.FMT定植拮抗机制研究
2024年11月,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重磅科学研究,详述了肠道微生物菌株丰度(SR)如何影响FMT定植效果。结果表明,肠道生态系统的特性控制了每个物种在肠道中定植的菌株数量,从而影响FMT的治疗效果。
展望未来,微生物组测序新技术、功能性菌株移植、人工粪菌移植、噬菌体移植、原籍菌和移植菌定植拮抗等,都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FMT治疗领域的重点问题。未来FMT研究需要聚焦理论革新、技术稳定和标准化操作,增强FMT治疗的个性化、标准化和精准化。此外,必须制定更严格的FMT管理方案,增强其安全性和可控性,最终让FMT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成为重大慢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助力重大慢病肠道菌群研究和临床治疗瓶颈的突破。
(作者蒯筱漪、王新军、秦环龙工作单位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作者秦蕴豪工作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