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iley 发布时间:2025/2/13 11:30:22
选择字号:
威立发布科研人工智能应用最新研究,即将推出作者使用指南

最新全球调研显示:尽管目前应用有限,人工智能仍将在未来两年内显著改变科研工作方式

2025年2月4日,新泽西州霍博肯讯——全球领先的研究与教育出版机构威立(纽交所代码:WLY)今日发布重磅研究报告 ExplanAItions 。该报告汇集了全球近5000名科研人员的调研反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最具影响力的应用领域、各群体的使用意愿,以及出版机构如何协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应用这一快速发展的技术。

ExplanAItions 重要发现

此次研究围绕43个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收集了来自不同学科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反馈,揭示出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发现包括:

♦当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少数基础任务,但科研人员预计其应用范围将在科研过程中快速扩展。

♦科研人员不仅对人工智能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调研所涵盖的43个应用场景中,多数科研人员认为,人工智能在超过一半的场景中表现已超越人类。

♦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各地区的科研人员对人工智能的使用程度存在差距,但使用障碍具有普遍性:

•中国(59%)和德国(57%)的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比例较高,而其他地区平均为44%。

•全球超六成的科研人员表示,使用指南和培训的缺失是制约他们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因素。

♦不同学科领域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和态度存在差异:

计算机科学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最愿意成为使用人工智能的先行群体(分别为44%和38%,显著高于34%的整体水平)

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态度最为谨慎,成为先行群体的意愿最低(27%,低于34%的平均水平),但在实际研究和写作中的使用程度与其他学科相当。

♦跨学科、不同资历及各地区的科研人员普遍认同出版机构的引导作用:约七成受访者期望出版机构能够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人工智能使用提供清晰的指南,帮助他们规避潜在风险和隐患。

ExplanAItions 研究还强调,尽管科研人员对人工智能应用持开放态度,但仍存在明显的使用障碍。63%的科研人员表示,他们所在领域缺乏明确的人工智能使用指南,或者需要相关培训。

倾听作者需求:即将发布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针对70%的科研人员呼吁提供明确指导的需求,威立正在积极为满足作者需求制定人工智能使用指南。这份指南将在充分咨询作者、编辑团队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基础上,为如何在科研写作中有效、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该指南计划在未来数月内发布,旨在解决作者在使用人工智能过程中面临的出版伦理、实践和技术挑战。

威立执行副总裁兼科研与学习业务总经理Jay Flynn表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显著趋势——尽管科研人员渴望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但由于缺乏明确的使用指南等因素,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仍面临重大障碍。我们已经清楚地听到了科研人员的声音。我们致力于在作者应对这一转型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并将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加自信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威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引领地位

威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不仅局限于即将发布的指南。近期举措包括启动"威立人工智能合作伙伴计划"以加速科学发现,在"对话"系列节目中专题探讨人工智能伦理,以及制定威立人工智能原则等。这些举措与《 ExplanAItions 研究一起,进一步强化了威立在推动人工智能负责任地融入研究和出版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研究方法

ExplanAItions 汇集了威立2024年在学术研究领域开展的多项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成果:1)3-4月开展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收到1,043份有效回复;2)7-8月进行18次每次持续一小时的一对一深度访谈,收集意见并优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3)8-9月就具体应用场景展开深入调研,获得4,946份回复。

为感谢调查参与者的支持,威立按回复数向“One Tree Planted”公益组织捐款,用于支持全球造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得益于 ExplanAItions 调查的踊跃参与,威立已资助种植21,780棵树。

关于威立

威立(纽交所代码:WLY)作为全球顶尖的出版机构之一,在研究和教育领域享有崇高信誉。我们提供行业领先的内容、服务、平台和知识网络,致力于满足科研人员、学生、教师、专业人士、机构和企业等各类用户与合作伙伴与日俱增的需求。威立始终致力于帮助求知者将当今的挑战转化为明日的机遇。两个多世纪以来,威立始终秉承释放人类潜能的使命。欢迎访问Wiley.com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打一针”,为锂离子电池“续命” 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因生态风险而取消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治疗花生过敏或可“以毒攻毒”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