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绘制了我国红小豆栽培种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图谱,构建了集数据与分析于一体的“一站式”红小豆精准育种平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红小豆植株、荚及种子。中国农科院供图
红小豆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食用豆类作物,具有营养价值高、能固氮改良土壤等特性。然而,由于高质量基因组资源缺失严重制约了其遗传改良的研究进程,导致育种周期长、育种效率不高。
研究团队通过组装栽培种“中红20”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对546份红小豆种质资源开展群体遗传分析,构建了全面的遗传变异图谱,并鉴定出一批参与控制产量、种子形状、种皮颜色及开花时间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搭建了红小豆综合育种数据平台AdzukiBeanAtlas。依托该平台,选育出产量显著提升的改良品系“中红213”。该研究为红小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其精准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平台支撑。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0715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