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东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沈阳药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微生理系统国际研讨会(MPS2025)暨第八届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学术会议”在南京开幕。
此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的400余名专家学者,会议旨在探讨器官芯片、类器官、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微生理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搭建微生理系统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促进我国微生理系统研究与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里程。
会议现场 东南大学供图
?
致辞中,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阐述了微生理系统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前沿的代表性意义。他表示,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并依托“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建设共享平台。
会议还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微生理系统学会主席、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教授James Hickman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
大会设立了特邀报告、主旨报告、口头报告、快闪报告、墙报展示等多元化的交流环节,内容涵盖器官芯片、类器官、生物医学大数据等前沿热点。会议还评选出“优秀口头报告”“优秀快闪报告”“优秀墙报”等奖项,以激励和表彰该领域青年学者的杰出工作。
据悉,微生理系统,如类器官、器官芯片等,被誉为“在芯片上再造生命微环境”,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猛的前沿方向之一。它通过在体外构建高度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微型模型,为人类疾病研究、药物筛选、毒性评估以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核心关键技术。
本次会议由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器官芯片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东南大学南京江北新区创新研究院、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共同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