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程唯珈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15 13:06:50
选择字号:
冰雪救援,5G速联

 

2月10日,位处小海陀山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海拔2000余米,冰雪覆盖着大地。刚刚参加完男子全能滑降比赛的瑞士选手倒在赛道上,浑身难以动弹。

“患者左前臂和肩关节受伤,有骨折表现。”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医生孙旭迅速给出了诊断意见。

“建议患者尽快转运!”一台对讲机的听筒里,来自医院指挥中心的指令清晰可闻。

在这一套流畅、高效的急救过程中,依托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5G急救单兵设备与“V指挥平台”,仅用12分钟不到的时间,搭载着各式医疗设备的联通5G急救车呼啸而至,为患者争取到了黄金救治时间。

急救记录,更敏捷

回忆起本次救援,孙旭至今感慨于中国联通5G急救单兵设备的实时敏捷。

作为冬奥定点保障高山滑雪项目的医疗专员,及时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救治是这位年轻医生的主要任务。

“高山滑雪项目具有很高的危险性。速降比赛时,运动员的速度能超过140千米/小时,有时出现的伤情会比较危重,受伤率高达14%。”在孙旭看来,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后,往往只能由现场医生做简单处理,再转运到定点医院,能否争取救治的最佳时间至关重要。

然而,仅仅依靠现场医生的一己之力,远不能支撑整个赛事的医疗保障。依托中国联通研发的5G急救单兵设备,一场院前院后的协同作战紧锣密鼓地展开。

孙旭指着挂在胸前一台对讲机大小的仪器介绍,所有随队医生自入场救援起,前端配置的摄像头便会实时记录诊疗音视频,并通过5G网络将现场实况传输到医院指挥中心。

“5G急救单兵设备不仅可以同步摄制现场画面,还可以发送实时位置和文件等信息,组织多人视频会诊工作。”孙旭骄傲地说。

与此同时,百公里外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指挥中心的大屏上,远程分析诊断全过程的医护团队向孙旭提供完建议后,即刻开始了赛场就近定点医院的人员调度。

V指挥,更安全

从前方诊断到后方调度,医护人员究竟是如何完成这场隔空协同?原来,这一切都离不开“V指挥平台”的加持。

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田澍介绍,5G急救单兵设备将上传的视频图像等数据传输至“V指挥平台”这一虚拟大本营,以此实现云上数据的储存。随后,与平台系统相连接的各指挥中心可根据自身需求,完成影像资料的实时呈现和追溯调取。

与传统的摄像设备或微信视频的传输不同,从数据收发到节点建设再到后台运维,全链条保证业务安全是中国联通“V指挥平台”的最大亮点。

“就像给手机插入SIM卡一样,我们也为5G急救单兵设备配置了专用的信号卡。”田澍手持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向大家展示说,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研发人员对“V指挥平台”设置了特定的IP地址识别功能,明确了终端和调度台的访问权限。

“好比双方对上了暗号,平台只能接受专用的5G急救单兵设备的数据传输。”田澍解释说。

他介绍,为预防黑客入侵、机房故障等极端事件,研发团队还分别在北京联通行业云与中国联通骨干云中设计了相同配置的两套平台,以便故障发生时及时切换。

针对在平台上运营的数据库等服务器,团队成员也再度进行重复搭建。“这样,即使某一服务器受损,备份的服务器也能顶替其作业。”田澍形象地把这一举动称之为给平台上了“双保险”。

同时,为最大限度确保业务安全,操作人员仅允许通过专线或前往云所在的机房现场,才能开展服务器的运维管理。

“不仅仅在数据传输技术上,我们从更深维度上确保原始数据不出私域,最大程度降低泄漏风险。”田澍说。

孙旭等医务人员在赛道上值守。采访对象供图

定义智慧医疗新范式

据了解,依托5G网络的支撑,以联通5G急救车为代表的更多智慧医疗设施,也在本次冬奥赛事中纷纷亮相。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单丽雅介绍,除了配备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之外,联通5G急救车还增加了5G急救网关、摄像头、单兵等数据采集设备,便于医院内外的同步会诊。

“随车医生可以利用医疗设备第一时间完成心电图、B超等一系列检查,并通过5G网络将生命体征、病情记录等大量数据实时传回医院,辅助医院快速准确获取病情、提前制定急救方案、及时指导在途救治、提高急救效率。”单丽雅说。

尽管没能上车亲身体验到智慧应用带来的便利,孙旭仍对本次中国联通的医疗保障赞不绝口。

在他看来,这是中国联通利用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医疗领域的一次成功的跨界融合。

“医疗领域向全数字化迈进。这不是指过去的‘把图存在电脑里’,而是实时的数字镜像。”孙旭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医疗救治可能会逐渐向人工智能过渡,数字世界帮助人类管理物理世界。另外,医生的能力也会越发延伸到手术室和医院围墙之外。

这也奠定了智慧医疗的未来。比如,所有终端都会成为人工智能的采集点,相当于数字世界有了感知;5G网络让人工智能无所不在,更多的智慧应用将被轻松加载在手机或医疗终端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