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中关村示范区“强链工程”新闻发布会,介绍“强链工程”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及特色亮点。据悉,“强链工程”旨在破解产业链缺链弱链等问题,支持中关村示范区高精尖产业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在会上介绍,受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部分产业链缺链弱链问题凸显,供应链风险突出。“强链工程”旨在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创新策源和引领支撑作用,支持中关村领军企业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补齐短板、铸造长板,做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据介绍,“强链工程”主要围绕“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梳理出一批由中关村领军企业提出、并经行业专家论证,自主可控程度低、需进一步做强做优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予以发布,面向全国征集揭榜单位。发榜企业和揭榜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后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攻关工作。发榜企业承诺意向采购,在研发成功后将揭榜单位新研发的技术产品纳入供应链,推动中关村领军企业进一步成体系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为实施好“强链工程”,中关村管委会将发挥好“搭平台、促合作”的统筹作用,组建工作专班和专家委员会,跟踪服务项目进展情况,并根据发榜企业与揭榜单位联合研发投入情况,按一定比例给予资金支持和资源对接。
翟立新表示,“强链工程”所有技术需求都是由中关村领军企业提出、并经专家论证后予以发布的。面向的都是各细分领域的共性痛点、难点,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投入大、耗时长、回报慢,单纯依靠某一个企业难以解决的技术需求,将优先纳入发布榜单。
此外,“强链工程”还要求“谁出题谁出资”,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谁能干谁来干”,采用揭榜挂帅、小范围邀标等新机制,面向全国遴选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组建上下游协同、产学研合作的“最强研发团队”;“谁牵头谁采购”,项目研发成功后,揭榜单位研发的技术产品将直接进入发榜企业的供应链,切实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在会上介绍,“强链工程”技术需求榜单中,首批20多家企业报送了60余项技术需求项目。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公开的10项技术需求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领域。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4项,分别是面向存储器版图的浏览编辑及IP集成工具、IPC(网络摄像机)加密授权芯片解决方案、Micro LED显示控制集成电路,和工业生产通用流程模拟系统软件;生物医药领域6项,分别是高性能医用涡轮、多自由度力控医用机械臂、医用铂铬合金管、CT滑环,以及生物药生产的层析填料、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内衬袋和中间品存放袋。
作为发榜企业代表,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首批清单中发布了“多自由度力控医用机械臂”技术需求。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表示,天智航等医疗机器人生产企业将积极参与强链工程,希望与全国有研发能力、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及高校院所共同解决医用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制难题。同时,承诺意向采购,研发成功后将揭榜企业产品纳入供应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