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
20年“凿”出来的里程碑 |
|
“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新的里程碑!”2017年,《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创刊,原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对此赞誉道。
“数据共享一直是我的心病。”徐冠华坦言,科技发展一方面依靠论文、文献等资料,另一方面依靠数据,但我们现在缺了“数据”这条腿。如果数据的研发者没有积极性,单靠行政制裁和管理是不行的。
“重论文、轻数据所造成的‘冰火两重天’,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数据能像论文一样出版,科学家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刘闯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要给每一个数据集一个‘身份证’。”
古稀之年的刘闯深知这条路不易,但没想到这条路走了20多年,仅是改变观念就用了10年……
一个新思路
数据不共享,不仅致使很多科研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无法得到验证,还造成众多的重复研究,是国家资源的浪费,更是科技进步的“绊脚石”。
1998年,刘闯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在美国知名机构的成功事业,回到中国,“我回国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中国科学数据共享。”
当时,兼顾保护数据知识产权和推动数据的广泛共享是数据共享道路上的 “老大难”。在地理资源所党委书记、《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副主编廖小罕看来,科学数据不共享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一方面科学评价没有给数据成果应有的评价地位,另一方面科学家不愿意把花费大量时间和智力整理出来的数据共享,造成两者的重要原因是数据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科研人员在数据方面的贡献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对此,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付晶莹也曾深感矛盾,“我们之前也愿意向国内外学者共享数据,但公开发表论文并使用了我们数据的作者,数据标引不规范,我们数据的科学影响力到底怎么样也不清楚。”
2002年,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张镱锂等在《地理研究》上发表了《论青藏高原范围与面积》,很多学者索求该论文的数据集,而接下来的数据共享之路也给他带来了诸多困扰。
“由于没有数据出版渠道,我们只能通过非正式出版的方式传给其他学者应用,在传递和格式转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遗漏或误差。而到2014年,还有不少学者不知该数据的出处,对数据有疑惑也无法与我们交流。”张镱锂感慨道,“数据出版,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刘闯意识到,要解决数据共享的瓶颈,必须解决科技界对科学家在科学数据方面的认可回报,而保护数据知识产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数据出版。
一个新“身份”
数据还能出版?谁有资格出版数据?数据质量是否需要同行专家评审?怎么评审?数据出版的风险谁承担?数据共享如果造成泄密或安全隐患怎么办…….
作为一个新事物,数据出版的观念迎来不少质疑声,甚至在有些学者看来,数据出版的工作是一颗不敢触碰的“雷”。
“既然这是一颗‘雷’,这个问题还必须解决,那就看谁是高手了。”刘闯坚信,中国科学研究数据一定要走从出版到共享的路,也只有走这条路才能把学术论文出版的“火热场面”引入到科学数据领域,才能创造科学数据领域“万马奔腾、朝气蓬勃”的发展局面。
从提出想法,到真正见到曙光,“光是让大家接受数据出版和共享的观念就用了10年。”刘闯感慨道。
2012年,随着DOI 被列入国际标准,刘闯知道时机成熟了!很快,地理资源所正式申请了DOI(doi:10.3974/),随着201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率先行动计划”,刘闯于2014年6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中英文双语同系统的“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三部分,三者关联一体同步出版。
在中国科学数据出版基础设施还是空白的情况下,2014年6月,“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将实体数据集以注册DOI和数据论文在《地理学报》2014 年增刊关联出版的方式启动数据出版基础设施建设并作出可复制的示范,自此,付晶莹和张镱锂等20个数据集作者的数据,有了“科学身份”。
张镱锂立即出版了《青藏高原范围与界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数据集,并以67.8的科学影响力积分,荣登2018年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成果影响力排行榜榜首。2014年 6月-2018年 5月,总计被引用11次,引用该数据的他引作者论文的成果陆续发表在《Nature》《Cryospher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
“数据集出版后,在国内外推进数据发表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学者或同行可以迅速获取标准的数据,而数据集和论文的引用也迅速提升。”张镱锂表示,“我们也从使用者处获得了有关该数据集不足、深化及完善的建议和指导。”
付晶莹也立即出版了《中国公里网格人口分布数据集》,截止到2018年5月,浏览量达20541次,位居2018年“全球变化科学数据出版系统”热点数据集网络浏览次数排行榜榜首,付晶莹也成为数据集作者影响力排行榜第一的作者。
“这种数据注册DOI的方式让数据有了‘身份’,不仅让数据引用规范起来,而且建立了影响力评价方法体系,有了影响力排行,让大家看到了作者的贡献,作者也充满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更有动力去分享有价值的科学数据,是非常好的数据共享机制!”付晶莹说。
一条版权与共享兼顾的路
在依托《地理学报》2014年增刊第一次实践数据出版后,2017年《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正式创刊。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主编、地理资源所所长葛全胜在发刊词中指出:“通过数据出版机制传播和共享科学数据的新思路,将“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产品)、数据论文关联且一体出版”的新举措,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中英文)将实体数据和数据论文关联出版(《地理学报》2014 年增刊)有机结合的实践证明,采取科学数据出版和传播机制推动数据共享起到了传统数据共享机制难以起到的积极作用。”
为使评审更加专业严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由实体数据编委会和期刊编委会两组成。“元数据、实体数据、数据论文的出版均采用自由投稿的方式,通常都需要通过3-5名同行专家评议,走三审三校的过程。”刘闯介绍道。
在还担任《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委的张镱锂看来,科学数据出版的审核是一项具有首创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对科学数据知识产权、数据安全、数据质量进行评审,还要对数据论文进行对照性评审,最后中英文双语表达进行评审。
“数据出版和传播要走一条开放的、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化的道路。”刘闯说,随着全球变化数据的出版,《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选择了与科学出版社研发的SciEngine平台合作。
科学出版社期刊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延红说,“SciEngine平台作为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字出版平台,不仅支持学术内容的快速出版和传播,还能帮助作者和期刊提高学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科技期刊事业的集约化发展,我们将不断壮大‘造船出海’实力,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世界话语权。”
不仅如此,《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还总结出台了适合自身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与共享指南》。
“所有数据免费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可免费浏览、下载;对于最终用户,需要在参考文献上标注数据来源;对于增值用户,散发和传播数据需要经过《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授权;对于重组用户,数据的重组引用不得超过10%。”刘闯说,“推动数据共享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好数据的知识产权和作者等主体的权益,因为这是一种科技资源。”
“这种出版的形式既能促进数据的共享,又能让数据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此外,数据仓储的位置对于数据出版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将《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和《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分开且关联出版的重要原因。” 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副主编李国庆坦言。
短短几年,“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得到迅速的发展,2016年成为世界数据系统正式成员、中国地球观测组织数据出版分中心、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出版分中心,2017 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列入“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优秀案例,2018年被誉为中国数字化出版博览会创新项目,荣获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奖(电子科学组冠军奖)……
一颗赤诚的心
20年如一日,刘闯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我国科学数据出版和共享的事业中,她的执着和贡献也让她获得了 2008年度CODATA奖——世界科学技术数据领域学术界最高奖,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女性科学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铅球砸下去是一个坑,因为它把所有的质量都放在自己身上,而我是把自己掏空的皮球,压力越大弹的越高,我的所有质量是给社会的,在数据共享这条路上,我没有私欲。”谈起一路的坎坷,刘闯感慨道。
实际上,推动科学数据共享,是整个团队共同的初心。2005年,作为刘闯曾经的博士生,石瑞香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找到刘闯,希望继续跟随刘闯工作。“我会一直朝着数据共享这个方向做,你要是不后悔就跟着我做。”刘闯认真地问道。
在数据出版之路还看不见“光”的时候,石瑞香决定加入,而这一“跟”就是十多年。如今她已是《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的副主编,并于2020年被评为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优秀地理编辑”。
“想过这条路会失败吗?”面对记者的提问,石瑞香平静地说:没有想过成败,我只是想单纯地做推动数据共享的事。”
为了让更多的学者了解并参与数据出版事业,刘闯团队还通过“地理大数据百校传播”活动到国内外高校宣讲和开办培训班,至今已走过3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在刘闯看来,百校传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改变观念。
“中国是一个地域、人口、历史大国,全球变化是中国科技界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和共享方面,在亚洲、在世界作出与我们大国相称的业绩,为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一个开放的、产权清晰的、可信赖、可再用、可计量、可持续的国际化支撑平台!”刘闯说。
期刊简介: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创刊于2017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目前被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检索,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群试点项目入选刊。《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创刊于2020年,被DCI检索,入选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期刊项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