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1+1》 发布时间:2013-11-26 19:11:52
选择字号:
中国唯一获准退休院士:院士退休最好自己掌握
 
白岩松:
 
院士几乎在中国是一个终身制的,但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改革决定当中,可是有了院士的退休和退出机制,于是像沈老这样的故事,这几天当然格外的被媒体关注。不过下午我们和院方进行采访的时候,院方告诉我们,并不像媒体报道那样学校明确拒绝了老人退休的要求,而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接到比较正式的来自老人或口头、或书面的退休申请。我想可能不管沈老还是学校,这两方面可能都没错,沈老当时说减减我的工作的意愿也是意愿型的,学校没有解读成这是一个正式的提出退休的申请,如果沈老想要正式的提出申请,恐怕还得有一个正式的书面的过程。当然,接下来学校才会去思考该有怎样的回复。因此在这块应该消除这样的一个误解。
 
不过对于沈老提出退休的意愿,媒体为什么格外的关注?因为这的确是近几年,大家在关注两院院士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
 
我们看这样两个数据,2013年两院院士的总数不超过1500人,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到89岁之间。这样一个数字告诉我们,从事科学事业的确有助于长寿。可是另一方面,是不是当了院士到这个岁数还能出成果,用已经离开我们的王选院士的话来说,那几乎很难了。工程院的院士平均年龄已经高达了74.3岁。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数据,在78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有5610个兼职,人均兼职7.2个,我们把它想象到沈老的身上,他忙得过来吗?于是沈老就特别羡慕他的一位同行,今年比他大一岁的秦伯益院士,不过人家已经退休了九年了,是全中国的两院院士当中,唯一一个被正式批准退休的人。
 
解说:
 
看书、上网、旅游、写作,偶尔出席活动,已经82岁的秦伯益正在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他的身份却并不普通,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虽拥有如此显赫的身份,但秦伯益院士却在2004年做了一个令当时学界震动的决定,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休。
 
秦伯益:
 
我是60岁前后就已经安排在退休后的生活了,本来按我们军队的退休年龄是65岁,我当选了院士以后,当然也不好马上65岁就退,所以就拖了一段时间,到72岁正式打报告(退休)。
 
解说:
 
之所以在学界引起震动,是因为在秦伯益之前,还从未有过院士退休的先例。秦伯益院士的一纸申请,一时让组织不知如何处置。
 
秦伯益:
 
因为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我们院里做不了主,总后政治部也做不了主,总后党委也做不了主,不知道怎么个处理法。后来反馈到两院,请两院看看院士要退本单位的职务行不行。事后有院领导跟我说,如果院士自己要退休,那也没有理由不让他们退休,因此就这样回了总政治部。
 
解说:
 
从院长岗位退休后,秦伯益院士拥有了与普通老人一样的晚年生活。
 
秦伯益:
 
我现在的安排开玩笑的,简单的来概括八个字,“游山玩水、高谈阔论”。游山玩水我是踏遍了全国,游历了全国的名山大川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写了两部游记。高谈阔论就是我想做一个自由撰稿人,想把我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写。目前已经完成的是三本,准备再写一本。
 
解说:
 
然而在其他院士看来,秦伯益老人从工作岗位上的退休,却成了我国院士从岗位退休的孤立。
 
秦伯益:
 
一辈子培养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叫他一下子停下来,确实心理上有很多落差,但是这种落差不光是院士的,非院士的科学家里头,这种落差也同样会有的。
 
解说:
 
虽然目前舆论对建立院士退休、退休机制的呼声很高,但秦伯益院士却有不同的看法。
 
秦伯益:
 
按说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的退休年龄最好是他们自己决定,统一的制度是不得以的办法。
 
解说:
 
能够发挥能力的继续,有愿望退休的退休,这是秦伯益院士希望改变的地方。而另一方面,有的院士年事已高,却也并未退休,这背后也有社会背景的因素。
 
社会把院士拔得太高,一些省市或高校研究院竞相用高额科研启动费、安家费、年薪等来争夺院士,装点门面。各种考察、颁奖、座谈和评审,也对院士邀约不断,这是院士不退不休的社会土壤。
 
白岩松:
 
今天我读到了《钱江晚报》对秦伯益院士的一段采访,看完采访之后,我对这位老先生非常非常的尊敬。因为字里行间,我总结了好几条“秦院士语录”,开个玩笑,就能看出他的为人。
 
“年轻人都找不到工作,你要干到老,年轻人怎么办?”秦老说的。
 
“我旅行都是自己掏钱,虽然我打招呼肯定到处有人招待,但是没意思,我们不能花公家的钱去做自己的事。”他刚才讲了,退了以后他游山玩水,我们看他的数据,37个被列为世界遗产的景点我国的,20个世界地质公园、110个历史文化名称、18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30个国家遗产,他一个人,而且是单人的这种旅行,全部游遍。
 
“其实我们说院士退休只是从工作中退下来,院士作为一种荣誉称号,可以一直保留,就像‘劳动模范’、‘战斗英雄’这样的称号,晚年不战斗了,荣誉还是在的。”
 
我们再来看秦老的语录,“院士制度本没有错,就是现实中被扭曲了,我只希望能够质本洁来还洁去。”
 
著名的秦院士的语录,“院士不能永葆青春,但是必须永保清白。”
 
“‘终身荣誉’倒像一只花瓶,供人观赏。人们真的喜欢观赏我们这些锈迹斑斑的古旧花瓶吗?”
 
最后一个,“希望社会上爱护院士,不要再炒院士了,把院士炒糊了,不是国家的幸事。”他指的不是媒体的炒作,而是你争我抢,与他无关、有关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往院士这找,接下来连线一下秦伯益院士。秦院士你好。
 
秦伯益:
 
你好。
 
主持人:
 
向您致敬。九年前您退休,一方面您说是游山玩水,这属于个人生命的一种选择。但是另一方面,我注意到这九年与你本学科有关的很多学术活动,您一直没有拒绝,一直在做,您是退而不休啊?
 
秦伯益:
 
是这样,因为与本研究有关的我是越参加越少了,我现在关注的问题逐渐从原来的研究工作到我们国家的科教事业,到我们国家的政策方针,到越来越更多的是国家大事的考虑了。
 
主持人:
 
但是与此无关的原来有可能找您的事,您现在都以“退休”一词坚决的推掉了是吧?
 
秦伯益:
 
是的。
 
主持人:
 
然后无债一身轻。
 
秦伯益:
 
是。
 
主持人:
 
其实今天我们也透过您的故事在关注,您觉得这回提出了院士要有退休和退出的机制,您觉得怎样实施才是比较好的状态呢?
 
秦伯益:
 
是这样,“院士”是一个称号,这个称号无所谓退休,就像“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称号在的永远是个称号。现在说的院士退休,是拥有“院士”称号的人退掉他原单位的本职岗位,本职岗位是职务,这个职务是退休的。最理想的科学家的退休年龄,最好是由自己掌握,像牛顿、爱迪生中年以后都不做研究工作了,像富兰克林不仅不做研究工作,而且从政了,成为美国开国的几个主要领导人之一,美国的《宪法》、《独立宣言》,都是富兰克林起草的,做得很成功,没有说科学研究工作就要做一辈子。而相反居里夫人、爱迪生,一直做到生命的最后,因为他们的那些工作正在发展当中,他也确实停不下来。所以我的看法,最理想是自己掌握。但是在中国,自己掌握我觉得目前还做不到,不仅有自己没有思想准备,也没有晚年生活的思想和安排,也有周围环境单位等等的限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第一颗被证实有大气层的行星出现了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