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承谈父亲遗产追讨风波:这三年很失望
■本报见习记者 彭科峰
4月25日,季承就中科院经历、父子恩怨、藏品风波等与《中国科学报》记者进行了独家对话。
《中国科学报》:能谈谈你在中科院的工作经历吗?
季承:我这一辈子都是在中科院,所以我对中科院还是很有感情的,应该说我一直没有脱离过中科院。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科院,一开始是做翻译,后来搞情报,也干过科研管理,开过公司。应该说我在中科院的经历蛮丰富的。
《中国科学报》:怎么看待和父亲的关系?
季承:我们父子之间闹了一些别扭,大家都是意气,互相之间不认账吧,没什么多大的事情。但后来毕竟有个好的结局。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北大迟迟不给答复?
季承:第一,北大知道,这个事情他们没有什么道理。第二,他们也不勇于承担责任,不愿意负责任,形成不了正确意见。所以他们只能用拖的办法。
《中国科学报》:怎么看待这3年的追讨经历?针对之前的拖延,这次是否是最后通牒?
季承:非常无奈。北大这么高的一个学府,他们的这样一个表现,我非常不理解。要么他们就出来向外界宣布不打算还季老的藏品,要么就痛快还给我们,但他们连公开发言的勇气都没有。
至于我这次的表态,肯定是最后的通牒。北大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应该对此事有明确的意见。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再也不谈了。
《中国科学报》:现在社会上对于你的行为有许多的非议,你怎么看?
季承: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如果是合理的、善意的批评,我都会接受。但是如果是无理的污蔑、漫骂,我就不去理它。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有道理的。有人说我是为钱,有人说是为资产,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现在讲法也讲情。法呢,我们就来讲当初这个捐赠是不成立的,而且季先生后来否认了。情嘛,我们拿这些东西后,会合理地处理。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我们的,没什么错。但是我们会考虑进行捐赠、设置基金等等。
《中国科学报》:你怎么看待这次与北大最后的会谈呢?你觉得最后的走向会是什么?
季承:我对这个事情不十分乐观。因为这个事情已经搞了3年了,但是我们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当时这些东西是从我们家里拿走的,而且明明写了,是暂为保管的,你得还给我们。这个事情没什么好讲的。我们不愿意走法律的程序,北大也表示不打官司。但是他们又不解决问题。我们现在无路可走啊。
民国教育总长后人析产未如愿起诉文物局
民国教育总长傅增湘身后遗留大量文物,引发后辈的析产官司。傅增湘曾任民国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傅增湘去世,留下2万余件古玉、藏书等文物。自1983年起,傅增湘三子的女儿傅钰年等,将傅增湘长子傅忠谟的子女傅熹年等人告上法庭,要求析产并分割祖产。
2010年8月,北京市高院对该案作出终审判决后,认定傅增湘印章40枚及日记等为傅增湘后人的共同财产,由傅熹年负责保管;画佛像条一件、崇祯字条一件、《妙法莲华经》七件、续《资治通鉴》一本归傅钰年等四兄妹共有。
傅钰年等认为法院对案件基本事实审查不清,致信北京市文物局,要求公开“文革”时查抄及发还财产清单。遭到拒绝后,他们将北京市文物局告上法庭。2012年4月6日,此案在东城法院开庭,但未当庭宣判。
《中国科学报》 (2012-04-30 A3 深度)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