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7 8:59:03
选择字号:
付炜事件未了话题:科研诚信教育必须有所担当
 
□本报记者 吴昊
 
前段时间,本报曾连续报道燕山大学教师付炜“监守自盗”,利用审稿人身份剽窃他人成果一事。事件发生后,燕山大学经过调查,依照相关规定解聘了付炜的教授职务。
 
这起学术不端事件的发生,在燕大引起强烈反响。近日,《科学时报》记者再次赶赴燕山大学,了解有关各方对由科研诚信问题引发的思索。
 
家丑别怕外扬
 
美国工程院院士何毓琦认为,中国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曝光后,单位往往认为这是给其带来耻辱,会加以掩盖;相反,西方则认为学术不端行为是个人事件,单位的责任是对事件开展调查,一旦证实学术不端将解雇或严重惩罚犯事者。在美国,学术不端根本不是单位的污点,掩盖不是学术界应有的文化。
 
一句话,“家丑不要怕外扬”。
 
“付炜事件”发生后,燕大迅速启动调查并向社会公布了处理结果。何毓琦认为此举“展示了值得欢迎的信号”。
 
“2011年7月7日下午,燕山大学结合下发的《关于付炜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决定》文件,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警示教育活动。”燕山大学校长刘宏民谈起当时的处理结果。
 
“(付炜剽窃)更多的是个人行为,我感觉这个错误犯得很低级。”燕山大学教授彭艳直白地讲出当时的感受。
 
然而,也有燕大教师存在不同意见,认为“付炜事件”的发生因所处大环境不好所致。几位不愿意透露姓名者就向记者提出,对学校博导、教授评选中的个别案例有不同看法。
 
“举报是较好的监督,我们欢迎有不同的声音。”燕山大学宣传部部长杨晓峰表态。
 
据记者了解,燕山大学博导、教授评选的操作方式以河北省和学校自己出台的文件为主。遴选办法是,先由个人依据规定填写申报材料,然后由相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核、公示;合格后,由学校委派有关学术专家进行投票;最后根据河北省批复的岗位名额,排名靠前者胜出、公示。
 
“在今年刚结束的教授评选中,在材料公示期就分别出现过举报不实和举报成功者。”燕山大学人事处处长官英平称,“评选规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不排除有个别人存在申报材料造假的可能,这就更需要院系严加审核和管理。”
 
一些教师则反映,某些从材料上看学术排名靠前的候选者,最终未被选上,他们质疑投票过程中包含人情因素。
 
作为投票的评委,彭艳认为自己主要以学术指标为主,再佐以现场答辩的实际情况微调。
 
“从我历次参加专家组的情况来看,人情因素可能性较小,基本按材料走。不过也偶尔会出现学术成果靠前而落选的情况。”刘宏民坦承。
 
“这和投票专家对同一成果的不同评价、答辩人临场发挥、其承担的教学任务有关,可能和投票专家的熟悉程度也有些许联系。比如,A评委可能平时就对候选者B的工作比较了解,却并不熟悉候选人C。如果C那天答辩发挥欠缺,即使他的材料强一些,A评委可能仍觉得B更合适……”
 
“投票方法还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官英平很直率地说。
 
引发思索
 
“付炜事件”的发生带给校长刘宏民以深入思考,他希望学校能够在这方面防微杜渐。
 
刘宏民认为,学术不端虽然是个人行为,但院系里的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要真正负起责任,在成果、论文、专利和报奖的各个环节中,把好第一道关。“如果最后出现问题,必要的话应当同时追究该单位的行政责任。”
 
另外,研究生由指导教师全权负责。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增加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师应该对学生言传身教。付炜剽窃事件发生后,我们专门对学生进行了警示和提醒。”彭艳告诉记者,“不过,我个人认为学术不端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事情,还需提高自身修养。”
 
燕大博士一年级学生张阳对“付炜事件”感到惊讶,并认为离自己很远。不过,他通过和国外同学的交流,知道国外“包括作业在内的日常工作,要求都要比我们严格”,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训练和思维定式。
 
诚信教材受欢迎
 
在彭艳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刚刚下发的《科研诚信》一书。
 
这本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编译的教材,详细讨论了师生关系、署名与同行评议、合作研究、记录保存等科学道德规范的细节问题。
 
据悉,这本书将成为众多高校科研诚信课程的教科书。
 
在采访学生们对付炜剽窃事件看法时,记者同时向他们征询了关于普及《科研诚信》的想法。
 
“我们开学后听到校园广播中介绍过,但还没有见到实物。”硕士生王玉良告诉记者,“不过里边有实际案例,个人觉得很有参考意义。”
 
接受调查的7位学生全部赞成将《科研诚信》列入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必修课程。
 
“即便是选修课,我也会去选修。”研二学生张博说。
 
“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以为抄书上的就不算抄,毕竟各种考试答案都是背书本知识的。正因为《科研诚信》涉及很多细节,肯定会给初学者很多帮助。”王玉良作为过来人很有感触。
 
“给学生早早灌输科研道德很有必要。”彭艳认为。
 
作为校长,刘宏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教材,特别适合研究生学习。
 
“科研诚信是很重要的道德品质。希望能通过揭露学术不端,起到警醒和教育作用,从而在另一层面上促进良好学术风气的养成。”刘宏民说。
 
《科学时报》 (2011-10-27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