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建柱 来源:中国人事报 发布时间:2004-4-12 12:43:27
王建柱:刘东生解读黄土“万卷书”

 
在刘东生的眼里,黄土是博大、神秘而美丽的。
 
不久前,86岁的刘东生因在地球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获得了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刘东生从事地学研究近60年,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科学研究领域,特别是黄土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中国在古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跻于世界前列,被誉为中国的“黄土之父”。
 
情系黄土
 
自然界把它的环境变化写入了三本天书:一本是深海沉积物;一本是极地冰芯沉积;另一本就是中国的黄土沉积物。刘东生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中,和他的同事们一起解读着这三本天书中的一本———黄土高原。他以科学家的严谨,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1942年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刘东生师承中国地质调查所著名科学家杨钟健进行鱼化石方面的研究,在研究中,他对黄土产生了兴趣。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科学界历来有“风成”与“水成”两种说法,“风成”说相信,黄土是由沙漠搬来的。而“水成”说却认为,黄土是由洪水搬运而来。刘东生经过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完成了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图、中国黄土分布图和3部专著,提出了有重要突破的“新风成说”。把风成沉积作用从黄土高原顶部黄土层拓展到整个黄土序列,并把过去只强调搬运过程的风成作用扩展到物源———搬运———沉积———沉积后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刘东生也因此被认为是有关中国黄土序列的古环境研究之父。“黄土地是我们祖辈世代休养生息的地方,它是一个巨大的地质文献库,隐含着地球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它像一把钥匙,能够解开无数的谜。”刘东生精神矍铄地谈起自己对黄土地的感情。
 
刘东生回忆道:“当时的野外考察条件十分艰苦,全都是步行,吃住都在野外,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而且经常要爬到位于悬崖峭壁的原始黄土层进行采样,掉下来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在他眼里,这样的艰险并不是最大障碍。他说:“当工作中没有新的发现时最为苦恼。”
 
“超级老头”
 
在学生们眼里,刘东生是一个可能一百年才出一个的“超级老头”。他75岁登南极,80多岁上南沙,早已在中国地质界传为佳话。从20世纪60年代起,刘东生把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视野,从黄土高原拓展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说到青藏高原科考,刘东生言谈中明显地增添了浓重的感情色彩,“我们中不少人从青年到壮年一直到老年,为青藏高原奋斗了差不多50年,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都说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让人难以适应,刘东生却淡淡地说,其实也并非那么可怕,付出的艰辛与获得的幸福往往是成正比的。
 
出于宏观环境考察的需要,1991年在他74岁时去了南极。踏访南极乔治王岛,看到了冈瓦纳古陆分解漂移形成的南极,老人禁不住北极的诱惑,又于1996年8月远征那里的期瓦马德岛。南北极强烈的对比,使他看到了两地悬殊的差异。地处南纬62度12分的南极乔治王岛,尽管他去那里的时候,选择了南极的暖季,但眺望纳尔逊冰盖,仍然是冰封一片。而地处北纬78度13分的斯瓦巴德岛,地面上却长着绿油油的小草,艳丽的野花在微风中摇曳……
 
刘东生既是一个地质勘探队员,又是一个老科考队员,在外人看来,这些工作十分辛苦,他却乐在其中,认为“最有意思”。他说,搞科学研究,实则如同一个音乐家面对7个音符。音乐家既可以把简单的音符谱成雄壮的交响乐,也可以把它谱成优美的小夜曲,科学家也是一样。从事黄土研究这50年,实际上是比较平淡的一个时段,但对于他来说,则始终充满了新的发现、需要解决新的问题,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大师风范
 
2002年,刘东生因对中国黄土沉积的杰出研究成就而获得了国际环境最高科学成就奖———泰勒奖。该奖是世界环境科学界的最高奖项,由于诺贝尔奖没有包括环境科学奖,“泰勒奖”在学术界有着环境科学的诺贝尔奖之称。刘东生是第一位获该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迄今为止大陆科学家获得的世界最高级自然科学奖。“泰勒奖”在介绍刘东生时有这样一段评价:“他不仅在诸多基础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在激励和培养中国年轻一代科学家方面做出了具有重大影响的贡献。”50多年来,刘东生言传身教,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的中坚力量。
 
刘东生所在的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现任所长丁仲礼研究员向笔者讲述了他所熟悉的刘东生,他说:这个老头非常认真、勤奋,这点给他的印象最深。譬如地质考察要经常跑野外,而野外记录记得最清楚、野外地质图画得最漂亮的当属刘东生。再比如他现在仍经常给研究生上课,站在那儿一讲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外单位请他做学术报告,尽管报告内容他早已是烂熟于胸,完全可以随口讲,但他还是要写成文字,仔细推敲,只要时间允许,他还要试讲。可见刘东生对待工作从不马虎应付,而是力求完美,这也是他成功的缘由之一。
 
如今,刘东生虽然年事已高,仍领导、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带领中青年科学家继续向世界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高峰攀登。
 
“他视黄土为生命。”与刘东生接触过的人几乎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