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回首之际,总有一些身影渐行渐远,总有一些名字被不断提起又渐渐忘记……

这些名字,也许你非常熟悉,他们的离去,令你扼腕叹息;这些名字,也许你刚刚知晓,他们的离去,令你感叹唏嘘。

也许成就卓著,也许难免争议,也许福寿年高,也许英年早逝……他们推动社会进步,他们引导人们反思,毋庸置疑。

再看一眼他们的容颜,再念一遍他们的名字,夜空中熠熠闪光的星,是他们永不褪色的印记。

 朱自强 更多>>   

朱自强(1930年10月1日-2018年1月1日 88岁)
原宁波大学校长、著名化工专家、浙江大学教授。
1988年9月-1992年12月,朱自强担任宁波大学第二任校长。他积极推进学校建设与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全面发展、面向实际”的教育质量观;积极争取教育部的支持,学校成功列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第一批录取院校。
朱自强逝世

 

 彭华 更多>>   

彭华1956年—2018年1月8日 62岁)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至2010年,在南方六省“中国丹霞”联合申遗项目中担任整个系列的专家组长,同时担任丹霞山申遗专家组长。作为中国丹霞申遗的倡导者、发起人和首席科学家,发挥着专业支撑和主心骨的作用,并参与了申遗工作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
彭华逝世

 

 管德 更多>>   

管德(1932年6月9日-2018年1月9日 85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机气动弹性力学专家,中国气动弹性专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建立我国第一套适用于超音速飞机设计的气动弹性计算和试验方法,并做出重要贡献。
管德逝世

管德:“我是气动弹性专业工程师”

 袁承业 更多>>   

袁承业(1924年8月14日-2018年1月9日 94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长期从事萃取剂化学和有机磷化学研究,是中国萃取剂化学研究奠基人之一。他建立并领导核燃料萃取剂研究组,解决了我国国防工业急需;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有机化学人才,为我国有机化学发展、“两弹一星”研制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承业逝世

追忆袁承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徐家福 更多>>   

徐家福1924年12月-2018年1月16日 94岁)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南京大学教授他是中国第一个ALGOL系统的研制者,也是中国软件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多年来,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是中国最早的两位计算机软件博士生导师之一,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位软件学博士。2011年,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徐家福逝世

徐家福、杨芙清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何友声 更多>>   

何友声(1931年7月28日-2018年1月17日 87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动力学家我国船舶原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速水动力学和出入水研究的先驱。奠定了我国水翼水动力学设计基础;开拓了螺旋桨激振力研究领域,使我国船舶减振水平跃上新台阶。在空泡流和水中兵器出入水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力支持了有关型号的开发。
何友声逝世

追忆何友声:无问西东 心向大海

 李华钟 更多>>   

李华钟(1930年9月-2018年1月29日 88岁)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他是国内最早进行基本粒子物理学的规范场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向国内介绍介观物理理论的人。一生耕耘于康乐园,用心传道授业解惑,20世纪70年代末主导录取两位初中毕业生进中大读研,因“不拘一格录人才”而被传为美谈。
李华钟逝世

 

 方圻 更多>>   

方圻1920年2月15日-2018年1月30日 98岁)
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原内科学系主任、主任医师、一级教授从医五十余年,对中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专长于心血管内科疾病。他曾从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血液动力学工作的研究者。
方圻逝世

 

 宿白 更多>>   

宿白(1922年8月3日-2018年2月1日 96岁)
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他曾说,自己的工作没什么特别的。身处考古这一“寂寞”的行业,他始终平静而淡然,专注学问,不事浮华。作为中国考古学的泰斗,他留下了不少重要考古发现与考古著作,并且桃李满天。而在他看来,自己“就是个北大的教书匠”。
宿白逝世

 

 饶宗颐 更多>>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 101岁)
国学大师,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其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
饶宗颐逝世

101岁的饶宗颐仙逝:正以立身 奇以治学
饶宗颐:成就20世纪国学丰碑

 孙枢 更多>>   

孙枢1933年7月23日-2018年2月11日 85岁)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从事沉积学、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和地质综合考察。曾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20余人。
孙枢逝世

怀念孙枢院士:金柳依依何处有
怀念恩师孙枢先生
秦克章谈导师孙枢:他总是特别为别人考虑

 戴复东 更多>>   

戴复东(1928年4月25日-2018年2月25日 91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作为著名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专家,在半个多世纪里,主持设计了近百项工程。妻子吴庐生也是建筑设计师,两人为大学同窗。与妻子一起设计了武汉东湖梅岭工程、杭州华侨饭店等很多作品。
戴复东逝世

“建筑要为人服务”:追记戴复东院士

 张晓伟 更多>>   

张晓伟(1976年8月-2018年3月1日 41岁)
2001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博连读研究生2006年夏天从基因组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参加工作。2008年作为中沙椰枣基因组项目首批外派骨干团队负责人进驻沙特KACST,2013年不幸患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他也乐观豁达,与病魔缠斗四年有余,却是现代医学黔驴技穷,败下阵来。
张晓伟逝世

 

 

 郝柏林 更多>>   

郝柏林1934年6月26日-2018年3月7日 83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主要从事理论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在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天线理论、地震分析、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郝柏林逝世

欧阳钟灿:怀念敬爱的郝柏林老师
郝柏林院士剖析学术不端的历史文化根源
郝柏林的科学网博客

 斯蒂芬·霍金 更多>>   

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76岁)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斯蒂芬·霍金逝世

霍金最后论文被合作者完成:掉进黑洞后
告别霍金,一个执着的追梦人
霍金走了,留下了什么

 李敖 更多>>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 83岁)
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李敖曾因发表抨击当政者言论等于1971年3月被捕,判刑10年,于1976年11月出狱,总计入狱5年零8个月。李敖除研究、写作、教学外,还积极从事公开演讲、时事评论等,并曾当选台湾民意代表。李敖说话狂,写书同样狂,他一生写了100多部著作。
李敖逝世

李敖:不再归来,开放依旧

 李铮友 更多>>   

李铮友(1935年7月-2018年4月4日 82岁)
我国著名滇型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是我国滇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创始人,是高原水稻杂交育种研究和优质水稻育种的主要奠基人。他育成了我国第一个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通过籼粳搭桥人工创造出了恢复系、实现了高原粳稻的“三系”配套;为我国杂交粳稻在多个省区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铮友逝世

追忆高原杂交稻之父李铮友

 

 艾兴 更多>>   

艾兴(1924年8月24日-2018年4月7日 95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超硬材料加工、复杂曲面加工、齿轮轮齿动态变形测量等机械加工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是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国际国内机械工程教育领域和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艾兴逝世

神刀远去,锋芒留世:追忆机械工程专家艾兴

 李天 更多>>   

李天(1938年10月-2018年4月11日 80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飞机气动力专家、隐身专业领域开创者、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奠基人、歼八系列飞机和歼十一飞机气动力专业总师、我国四代机背景项目课题主要负责人长期从事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和隐身技术研究等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系统、创造性的重大贡献。
李天逝世

 

 胡亚东 更多>>   

胡亚东(1927年4月15日-2018年4月29日 91岁)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专业未探深,杂学似精通。喜交天下客,聪颖不超人。谈笑生风趣,笔下有深情。才情来众生,任随你我评。”这是胡亚东生前写的一首自题诗,足可见先生的胸襟和才情。
胡亚东逝世

追忆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的爱乐人生
告别胡亚东先生:谈笑生风趣 笔下有深情
悼胡亚东:狙击“水变油”
化学家胡亚东的音乐情怀:没有一天不听音乐
高分子化学专家胡亚东:恋一世的书

 吴德昌 更多>>   

吴德昌(1927年10月22日-2018年5月10日 91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放射毒理学与辐射防护学家是我国著名的放射毒理学与辐射防护学家,国内核学科创始人与开拓者之一,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个放射毒理实验室。和同事首次阐明了核武器落下灰危害的特点,在落下灰危害防护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
吴德昌逝世

吴德昌院士:敢闯“生命禁区”的人
记军事医学科学院吴德昌院士

 赵康民 更多>>   

赵康民(1936年-2018年5月16日 82岁)
考古学家,秦兵马俑考古发现第一人44年前最先对农民挖掘的秦俑进行认定,一生沉心于考古事业,离世前还在研究唐代石碑。对于赵康民的离世,考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惋惜。他们给予赵康民的评价很高,有人将他称为“考古界东霸天”,有人称“陕西失去一位重要的考古学家”。
赵康民逝世

记兵马俑发掘者赵康民:把生命交给考古事业

 林尊琪 更多>>   

林尊琪1942年6月3日-2018年5月28日 76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为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激光驱动器发展解决了多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负责了我国首个主动诊断光“神光Ⅱ多功能高能激光系统”、以色列国家激光装置和国家重大专项“神光Ⅱ升级激光装置”的总体设计和研制。
林尊琪逝世

 

 

 李载平 更多>>   

李载平(1925年8月17日-2018年5月30日 93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分子生物学家。
从五十年代末开始DNA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了DNA分子受Χ-射线的隐藏破坏。乙肝疫苗研制,已通过临床验证,取得了试生产文号并获得美国专利。发现了蓖麻蚕染色质rRNA基因转录起始区的拓扑变异结构顺序和核骨架结合顺序(MAR)。
李载平逝世

 

 刘伯里 更多>>   

刘伯里(1931年3月17日-2018年7月2日 88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著名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家、中国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主要开拓者研究了15种核素的放射性药物,尤其在锝化学以及锝药物的理论设计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他认为,不仅应争取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还力争成为懂得研究成果开发和转化的企业家。
刘伯里逝世

 

 刘彤华 更多>>   

刘彤华1929年11月13日-2018年7月8日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家、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研究员65年来始终辛勤耕耘在病理学一线,对疑难病症的诊断率极高,尤其对淋巴结病理、消化道疾病病理、内分泌病理等病理诊断造诣精深,她的诊断被誉为“全国病理诊断的金标准”。
刘彤华逝世

刘彤华:七厘米载玻片上的医学人生
刘彤华院士:警惕病理科陷入尴尬境地

 宋玉泉 更多>>   

宋玉泉1933年6月12日-2018年7月27日 85岁)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的金属材料超塑性专家、教育家,吉林大学教授对超塑变形及成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和理论体系。建立了拉伸的动态流变方程及拉伸和胀形的变m(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值本构方程提出一系列拉伸和胀形m值的测量公式。
宋玉泉逝世

 

 林祥棣 更多>>   

林祥棣(1930年10月1日-2018年1月1日 88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光学与光电跟踪测量工程研究开拓者之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原副所长,西南科技大学原校长,中科院成都分院原院长领导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光电工程的研制,指导主持完成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光学设备的四项国家重点工程的研制,提出和组织开展微光学研究。
林祥棣逝世

 

 周尧和 更多>>   

周尧和1927年5月30日-2018年7月30日 92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国凝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国际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教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致力于中国冶金、铸造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桃李满天下的教学名师,他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教书育人方面的卓越贡献让后辈学人深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周尧和逝世

追记中国铸造领域的育人大家周尧和
中科院院士周尧和:以创新为纲

 刘光鼎 更多>>   

刘光鼎1929年12月29日-2018年8月7日 89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他积极倡导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推动油储地球物理与浅层地球物理工程,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在总结中国大地构造宏观格架的基础上,提出前新生代具有海相残留盆地,为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刘光鼎逝世

走近刘光鼎院士:心怀三海 精于太极
爱看武侠善打太极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

 邵容光 更多>>   

邵容光(1934年3月-2018年8月8日 85岁)
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东南大学教授。
中国“结构设计原理”和“桥梁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早期建设者。研究成果在润扬长江大桥、沪宁高速公路等多项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为中国后期同类桥梁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编写出版的弯、斜梁桥专著在业界有重要影响。
邵容光逝世

 

 李朝义 更多>>   

李朝义(1934年7月1日-2018年8月11日 85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神经生物学家对视网膜、外膝体和视皮层神经元的非传统感受野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在视网膜和外膝体神经元的传统感受野以外,存在一个比感受野面积大几十倍的“去抑制区”,并证明这个区的活动对传递图形的区域亮度和亮度梯度信息起决定性作用。
李朝义逝世

 

 

 马瑾 更多>>   

马瑾1934年11月27日-2018年8月12日 83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构造物理与构造地质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她一生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在构造变形过程和机制、构造物理理论方法和实验、地震机理和预测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术造诣享誉海内外。
马瑾逝世

 

 洪朝生 更多>>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2018年8月19日 98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中国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竭尽一生,致力于低温工程技术与低温物理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致力于低温技术研究、低温工程技术装置研制,并为促进低温、超导技术在中国科学实验与新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和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洪朝生逝世

物理学家洪朝生院士:低温世界拓荒人
洪朝生院士获塞缪尔·柯林斯奖

 闵乃本 更多>>   

闵乃本(1935年8月-2018年9月16日 83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固体物理学家他曾参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对促进我国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量子调控等重大研究计划的设立和实施。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甘当人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
闵乃本逝世

闵乃本院士:科学研究不能以功利为目的
闵乃本:一位杰出科学家、一位优秀教师的胸怀

 王梦恕 更多>>   

王梦恕(1938年12月24日-2018年9月20日 80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因主持和参与了中国高铁的研发建设工作而被誉为“高铁院士”。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主持创造了“浅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铁和车站的施工配套技术,为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开辟了新路。
王梦恕逝世

缅怀王梦恕:中国高铁有今天少不了他的贡献
“高铁院士”王梦恕曾对我们说过什么
王梦恕:京张铁路正拆除,建议建铁路遗址公园

 徐德龙 更多>>   

徐德龙(1952年8月-2018年9月21日 66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我国硅酸盐工程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对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水泥干法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而新颖的观点、概念、见解和建设性意见。
徐德龙逝世

沙石台上一胡杨 雨露滋润满阳光

 高锟 更多>>   

高锟(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 84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一生最大成就,莫过于发明光纤通讯,亦因如此,他有“光纤之父”之称,享誉全球。高锟一生都离不开科学,曾为入读心仪的电机工程系,刻意到英国留学。2003年确诊脑退化症后,行动和认知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高锟逝世

高锟举殡 香港送别“光纤之父”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走了
高锟妻子忆私奔结婚 谈丈夫患病泪如雨下

 刘杰 更多>>   

刘杰(1915年1月-2018年9月23日 104岁)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二机部部长、河南省委原第一书记、“两弹一艇”元勋是“两弹一星”功臣、中国核工业奠基人之一,实现了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成功和核潜艇动力装置初步设计,建成了国内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为中国核工业创建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杰逝世

 

 

 利昂·莱德曼 更多>>   

莱德曼(1922年7月15日-2018年10月3日 96岁)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88年因发现μ子中微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曾多年任职于美国费米实验室,并于1978年至1989年间任实验室主任。撰写《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那么什么是问题?》,提出了“上帝粒子”一词,广受关注。其所指称的希格斯玻色子最终在2012年被发现。
利昂·莱德曼逝世

邢志忠:笑傲江湖的莱德曼

 李连达 更多>>   

李连达(1934年7月24日-2018年10月18日 84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中药药理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在中药药理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中药药理学专业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他的工作对中药药理学研究影响深远。
李连达逝世

李连达:毕生奉献中医药
李连达:掌握好临床与科研的平衡
李连达:警惕救一百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
李连达:勿让医生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
李连达的医道人生:从儿科医生到药理学者

 金庸 更多>>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 94岁)
武侠小说泰斗人生近乎传奇,出身书香望族,历经大时代辗转,一生行止都将传统风骨与现代实践融为一炉。无论作为文人、报人,还是商人,他都在近百年中华历史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逝世

学者作家看金庸
金庸获剑桥博士学位 论文研究唐朝宫廷政治

 陈创天 更多>>   

陈创天1937年2月18日-2018年10月31日 82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提出了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解释了各种主要类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并对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陈创天逝世

缅怀陈创天:曾封锁美国激光技术15年
陈创天院士获颁国际晶体生长协会最高奖

 侯芙生 更多>>   

侯芙生(1923年11月28日-2018年10月31日 95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炼油及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石化总公司原副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一生致力于炼油、石油化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研究实行油、化、纤一体化综合利用,改革了润滑油生产流程,攻关了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重大科技项目。
侯芙生逝世

 

 王焕玉 更多>>   

王焕玉(1954年12月-2018年11月4日 64岁)
我国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杰出专家,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卫星系统副总指挥倒在了学术报告讲台上,再也没能起来。
王焕玉逝世

中科院高能所追思“三好”科学家王焕玉
倒在学术报告会上的他,一直负重前行

 邓起东 更多>>   

邓起东(1938年2月23日-2018年11月6日 81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和地震地质学家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一直奋斗在地质科学的最前沿。他是我国地震地质与构造地质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活动构造、活动断层与古地震、地震区划、地震机理和预测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学术造诣享誉海内外。
邓起东逝世

邓起东院士:喜马拉雅构造带或还有大地震
邓起东院士:全球仍处于地震活跃期

 谢世楞 更多>>   

谢世楞(1935年5月20日-2018年11月7日 83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港口和海岸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港口和海岸工程设计研究,尤其在深水防波堤、波浪和泥沙理论方面取得了国内外领先的独创成果。他提出的直立堤前冲刷公式,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刊物上被推荐使用,被业内称为“谢氏理论和公式”。为我国的港口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谢世楞逝世

 

 程开甲 更多>>   

程开甲(1918年8月-2018年11月17日 101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
程开甲逝世

送别“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多位院士洒泪
浙大郑强悼程开甲:遗憾很多人还不知道他
南大悼程开甲:把能找到的数学题目全做完了
程开甲走了,两弹一星元勋在世仅余4位
101岁程开甲:他的名字走入国家绝密档案

 施教耐 更多>>   

施教耐1920年1129日-2018年11月24日 98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专长植物生理学。特别在植物光合作用碳代谢关键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特性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植物酶的调节机理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指出油料籽实中HMP途径的增强,三羧酸循环和乙醛酸循环间的消长在脂肪酸合成中有着重要意义。
施教耐逝世

 

 滕振寰 更多>>   

滕振寰1937年5月-2018年11月30日 81岁)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对中国计算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赴美留学的学者之一,1979至1981年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学术访问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他治学严谨,学术品位极高,具有很强的学术创新能力。生性达观,平易近人,桃李满天下。
滕振寰逝世

张凯军:深切怀念北京大学滕振寰教授

 张首晟 更多>>   

张首晟(1963年-2018年12月1日 55岁)
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7年,张首晟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他因此获得物理界多项重量级奖项。
张首晟逝世

张首晟于旧金山离世,此前家人不知其抑郁症
张首晟: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
张首晟:中国需要更多从0到1的创新

 彭司勋 更多>>   

彭司勋(1919年7月28日-2018年12月9日 100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药物化学专家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倡导利用中草药有效成分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优化,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的思路。他在药物分子设计与心脑血管药物研究领域,领导研究小组历时十年对异喹啉化合物的心血管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显著成绩。
彭司勋逝世

 

 梁维燕 更多>>   

梁维燕(1929年10月2日-2018年12月29日 89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站设备专家 1971年,机组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葛洲坝工程获电站建设优秀奖。1994年国务院通过建设长江三峡决议,先后参加1984重新论证,左岸电站引进8台、右岸4台、地下2台三峡机组制造。1999-2009年,受聘国务院三峡办为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成员。
梁维燕逝世

 

 往年 更多>>   

特别声明:本网专题集合的新闻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