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
找到牛结节性皮肤病“推手” |
|
本报讯(记者叶满山 通讯员杨钰林)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免疫与代谢创新团队研究鉴定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里一个“关键捣蛋分子”LSDV001蛋白,并确定了该蛋白的致病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分子生物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近年来已给多个国家的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并给兽医公共卫生带来威胁。然而,该病毒致病原因尚不清楚,这也制约了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
该研究发现,牛感染这种病毒后,身体会出现“过度发炎”的情况,而LSDV001蛋白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该蛋白在病毒刚感染牛时就呈“活跃”状态,促使体内和炎症相关的信号分子聚集在一起,并相互作用,让炎症反应变得越来越强烈。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去掉LSDV001蛋白的病毒在感染动物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明显减弱,皮肤结节症状也减轻很多。这一研究明确了LSDV001蛋白在病毒致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后续研发更有效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8/mbio.01677-25
《中国科学报》 (2025-09-25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