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4 22:34:15
选择字号:
锚定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上应大多项产品亮相工博会

 

9月23日,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启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上应大)锚定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点领域,携8项科技创新成果亮相高校展区。参展项目横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新材料、智慧交通系统、农业科技、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展现了学校应用导向型的科技创新能力。

解决农业“老大难”问题

对很多果农、苗圃种植户来说,打药都是非常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他们不得不顶着大太阳、背着几十斤药桶下田,往往是药打了不少,虫子却除不干净,多余的药液又流进地里污染了水土。

针对“打药累、浪费多、污染重”问题,上应大智能技术学部校聘教授张智泓联合企业,基于“按需施药”的思路,研发攻关了智能精准变量喷雾植保机器人。

智能精准变量喷雾植保机器人。

  ?

在果园里,机器人能够实时“看清”作物长在哪、长得怎么样,精确算出每个地方需要多少药,最后让喷头精准送药——形成了“眼睛看、大脑算、喷头喷”的全链条智能配合。其中,最关键的是“脉宽调制电磁阀”技术,通过高频电信号控制阀门开关,按照作物的实际需求决定药剂什么时候喷、喷多少。

“运用先进智能机器人服务现代农业,让药剂利用率提上去了,打药成本降了一大截,还能减少多余农药流进土壤、水里,保护地里的鱼虾和虫子。”张智泓介绍,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装备+种地经验”,这款机器人把农民从繁重的人工打药里解放出来,未来将助力长三角地区大批智慧果园的建设。

帮助工程师“丝滑”切换软件

在日常工作中,工程师常常需要根据不同需求转换三维机械零件模型,但不同软件的操作界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切换使用时,为他们的工作带来诸多限制。

面对工业企业设计研发中“软件切换不丝滑”的效率瓶颈,上应大智能技术学部校聘教授逯代兴团队研发的“AI工程师助手”,以多模态智能体技术重构了研发全流程,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能伙伴”。

AI工程师助手。

  ?

“用户输入文本参数,就能一键生成兼容NX、CATIA等主流软件的标准3D模型,自动转换为合规2D图纸并完成尺寸标注。”逯代兴介绍,这款助手构建起“检索-建模-校验-优化”的闭环解决方案,能够精准穿透PDF、Word、Excel,以及图片等文档壁垒,实现资料秒级检索与预览、总结,同时自动识别图纸逻辑错误,从源头规避设计风险。目前,项目已与大型汽车配件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并成功验收。

可直接打印的柔性热电器件

上应大材料技术学部教授杜永团队的“溶液3D打印技术开发多功能柔性聚合物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与器件”项目,不仅能高效制备新型柔性热电材料,还能直接打印出相应的柔性热电器件。

“溶液3D打印技术开发多功能柔性聚合物基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与器件”项目。图片均由上应大提供

  ?

杜永介绍,这种打印工艺避免了传统工艺复杂的剪切、焊接、封装等步骤,显著提高了制备效率,且适用于炭黑、碲化铋、聚乳酸等多种材料体系。团队基于溶液3D打印技术开发的柔性热电器件,在未来可为智能穿戴、健康监测、环境传感、绿色能源回收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人类骨骼内部发现微塑料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